索引號 : 011337637/2021-41821 文 號 : 無
主題分類: 農業、畜牧業、漁業 發文單位: 咸寧市農業農村局
名 稱: 咸寧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報告 發布日期: 2021年12月22日
有效性: 有效 發文日期: 2021-12-21
近年來,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精神,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全面聚焦產業、生態、人才、組織、文化五大振興,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打造鄉村振興咸寧樣板,較好完成了2021年鄉村振興各項重點任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呈現良好發展態勢。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今年的農村工作會議規格之高、規模之大為近20年來之最,歷時2天,全市163家涉農企業、家庭農場、種植養殖大戶參加會議。會議采取現場觀摩的方式到六個縣(市、區)進行拉練檢查,市委、市政府主要親自帶隊,并在大會上作重要講話。4月12日,市委中心組就打造農業特色產業增長極,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行了專題研學,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10月27日召開鞏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進會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參加,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進行再部署、再落實、再督辦。
二是精準謀劃部署。市委、市政府突出以重點產業和項目建設助推鄉村振興,印發了《咸寧市重點產業、重大項目、重大事項推進方案》,建立一名市領導、一個牽頭部門、一個工作專班、一套協調機制、一筆專項經費、一定五年“六個一”工作機制,明確將茶葉、養殖產業、楠竹產業、特色淡水產品納入市委確定的15個重大產業和項目中予以推進。確定“十四五”全市重點打造特色淡水產品、茶葉、油茶、竹、蔬菜(蓮)、桂花、生豬(雞禽及蛋制品)、中藥材等八大產業。
三是加強保障政策。對標中央、省委一號文件,制定了《中共咸寧市委 咸寧市人民政府關于打造農業特色產業增長極 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咸發〔2021〕1號),全面統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出臺了《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實施方案》,確定了12345工程,安排部署我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制定了《關于推動全市產業扶貧(產業振興)的實施意見》、《關于推動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實施意見》等十九項重點措施,確保政策銜接穩定。今年市財政安排1500萬元對鄉村振興產業、主體、項目等給予獎補。
四是強化督辦考核。對標全省鄉村振興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實績考核辦法,修訂完善我市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細則。評選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10強鄉鎮和10個進位顯著鄉鎮。對考核前10名的鄉鎮獎勵資金共80萬元,對排名后5名的鄉鎮通報批評。聯合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鄉村振興局、市生態環境局等單位開展專項督辦檢查4次,暗訪調研2次,下達提醒函4個。實地走訪縣直單位50家、鄉鎮24個、企業36家、新型經營主體72個,召開座談會15次。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產業發展,全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強鏈延鏈補鏈。一是把產業謀劃做實。圍繞茶葉、蔬菜(蓮)、生豬(雞禽及蛋制品)、中藥材、特色淡水產品、油茶、竹、桂花等8大產業,建立“一條產業鏈一名市領導領銜、一個牽頭單位負責、一個工作專班推進、一個工作機制貫徹、一個專家團隊指導、一名縣級干部聯絡”的聯席推進機制。正在編制評審《咸寧市“十四五”茶產業發展規劃》、《咸寧市養殖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以及桂花、中藥材產業規劃。制定并印發了《關于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實施意見》,力爭到2025年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1300億。二是把產業品牌做強。推動組建茶產業發展研究院,邀請劉仲華院士等一批知名專家擔任院長或顧問,由市政府發聘書。申報建設湖北省桂花產業研究院,舉辦中國桂花文化論壇,啟動全市桂花資源普查,向農業農村部申報“咸寧桂花”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聯合省標準化與質量研究院,制定了茶葉、中藥材標準體系,目前已發布《赤壁青磚茶》7個團體標準。6月4日在市人民廣場舉辦以“我與赤壁青磚茶有個約會”為主題的咸寧市2021年全民飲茶日暨赤壁青磚茶“六進”活動。“赤壁青磚茶”“瑤山紅茶”“崇陽白茶”“松峰綠茶”“九宮山茶”等咸寧名優茶紛紛亮相,近300款青磚茶和近100款紅綠茶產品展示展銷。三是把產業服務做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產業化發展,連續三次召開了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座談會,市領導面對面與企業研究問題、解決困難。聯合市地方金融局設立企業金融服務方艙,報送了33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共計7.3億元的貸款需求。聯合市郵儲銀行,重新啟動了“畜牧貸”工作,計劃年投入貸款資金8000萬元。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對全市所有茶園土壤進行檢測,摸清土壤養分、含氟量、重金屬含量,獲取樣本385個,土樣養分、重金屬含量、氟含量等指標已檢測完成。四是把產業鏈條做長。市領導掛牌督辦,集中力量和資源,抓好茶業、楠竹、生豬、特色淡水產品等產業鏈建設。今年新增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嘉魚聯創食品)、省級9家、市級31家。目前,全市共有市級及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65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61家。全力推進5000萬羽肉雞養殖全產業鏈建設,新建羽禽類高效養殖小區7個。推行企業+農戶+基地模式。溫氏集團發展公司+農戶肉雞合作養殖300多戶,戶均增收10萬元。全力推進茶產業產、加、銷、游接二連三、接三連一、一體發展。打造了九井峰生態茶園、青港白茶三產業融合產業園等8個茶旅融合項目,打造11條“紅色茶鄉旅游精品線路”。全市共發展休閑農業經營主體1476家,培育國家級休閑農業示范點1家、省級24家、市級47家。
(二)聚焦生態保護,全面提升鄉村宜居指數。一是打好生態示范創建攻堅戰。赤壁市、崇陽縣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通山縣成功創建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通城縣、咸安區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已通過省級驗收。全市已成功創建省級生態鄉鎮51個、國家級生態村2個、省級生態村475個。創建“四好農村路”國家級示范縣2個、省級示范縣3個,省級示范鄉鎮10個。全市行政村通水泥(瀝青)路率100%,20戶以上自然村全部通水泥(瀝青)路,村村通客車率繼續保持100%。全市完成營造林任務14.63萬畝,占年度計劃任務的140.68%。二是打好美麗鄉村建設持久戰。創造性開展五線五治“百日攻堅”、“百日提升”、“百日鞏固”三大百日行動,持續推進廁所革命三年攻堅。全市已完成農戶無害化廁所建改20.31萬戶。新建集中式生活污水處理設施18座。申報2020年度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41個和整治村161個。建成了G107赤壁段、幕阜山旅游公路等一批示范路段;創建了白水村、寶塔村、熊家灣村等一批美麗村灣。我市美麗鄉村建設經驗得到農業農村部高度肯定并在微信公眾號上做了宣傳推介。三是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市地表水國控考核斷面(水域)水質優良率91.7%,省控考核斷面(水域)水質優良率100%,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組織申報中央環保投資項目(農村污水、黑臭水體治理)11個,目前已爭取到中央環保專項資金項目4個,共爭取資金4422萬元,另納入中央專項資金儲備庫項目5個。崇陽縣被生態環境部批復為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綜合試點縣。省考耕地土壤污染修復目標任務提前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已達到91.5%。通城縣成為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縣(全國共5個)。四是打好長江禁捕陣地戰。圍繞“船、捕、販、食、轉”五字訣,統籌推進全市長江禁捕退捕工作。全市登記退捕漁船1854艘,已完成拆解處置1854艘,拆解處置率100%。組織退捕漁民就業專場招聘會41場,提供適合退捕漁民就業崗位6000余個,舉報實用技術培訓班10期,有就業能力及有就業意愿的2317人中,已實現就業率100%。建立“人防+技防”長效監管機制,我市在全省首個建成禁捕水域“天網工程”全覆蓋并實現市級聯網。出動執法人員20231人次,出動執法車輛6369輛次,出動執法船艇1109艘次,清理取締涉漁“三無”船舶54艘,清理違規網具5386張(頂),查辦違法違規案件114件,司法移送案件27件、移送涉案人員38人。
(三)聚焦人才建設,全面激發鄉村發展活力。一是引進一批農業領域高端人才。認定國家級、省級、市級以及其他高層次農村實用人才653人。連續四年開展“南鄂英才”評審工作,連續五年舉辦“南鄂杯”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連續十年實施“招碩引博”,共引進碩士、博士緊缺專業人才84人,為農業農村發展提供高端智力和科研力量。二是培育一批農村實用專業人才。連續第五年實施“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并試點推行“一村多”中高職貫穿培養,共招錄學員380名,實現一村“1名”大學生向“多名”轉變。連續四年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計劃”,共招錄學員101名。開展農民合作社專項培訓班,共培訓農民合作社理事長80人。三是選用一批專家科技人才。主動對接省級選派院士專家、“科技副總”“博士服務團”33人到基層一線開展服務。組織開展“科技特派員”“桂鄉農匠”“百名醫療專家下基層聯鄉鎮”等活動,選派市級科技特派員50人,推廣新技術108項,推廣新品種98個,幫助解決技術問題472個,培訓農民13854人次,促進科技成果轉化48項。選派200余名專家人才到各類企事業單位和農村一線助力鄉村振興。選派新一批162名黨政和專技人才擔任“第一書記”奔赴鄉村振興一線,為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持續接注入人才力量。四是培訓一批就業人才。采取“送培訓下鄉”方式辦班到村、培訓到戶、技能到人,幫助脫貧勞動力掌握一定職業技能,促進脫貧勞動力轉移就業、自主創業。全市有就業能力及就業意愿貧困勞動力14.05萬人,實現轉移就業14.05萬人,其中省外轉移就業5.75萬人,省內轉移就業8.3萬人,就業率達到100%。全市建立扶貧車間67個,扶貧車間帶動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699人。
(四)聚焦組織保障,全面夯實鄉村振興組織基礎。一是建強鄉村振興戰斗堡壘。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在全市24個鄉鎮組建農村聯合黨委24個,帶動81個村(社區)、8家本地企業抱團發展。開展專項巡察,制定“一村一策”,推動388個問題整改銷號,73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全部整頓轉化到位。積極推進紅色美麗村莊示范,推進3個全國試點、1個省級試點、6個市級試點村建設。二是選優配強鄉村振興基層帶頭人。有序推進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在市縣鄉機關企事業單位選拔“派聘書記”132名。扎實開展村(社區)“兩委”成員及后備干部“紅色體檢”,調整撤換不合格村(社區)“兩委”48人,其中村黨組織書記6名。考核續聘補充709人,已調整村黨組織書記416人。健全常態化駐村幫扶工作機制,全市共選派667支駐村工作隊、2263名駐村工作隊員和916名第一書記到村工作。三是夯實鄉村振興基礎保障。今年市級財政共投入資金2350萬元,各縣(市、區)按規定落實配套資金約2億元,用于保障村干部報酬、村級辦公和黨組織活動順利開展。2021年共申報30個省級扶持項目,其中20個項目已初步取得成效。對2019年和2020年申報的80個省級扶持村的項目進行跟蹤調度,80個項目均已產生收益,新增集體經濟收入493萬余元。持續實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示范工程,市級財政預算資金220萬元,每年對全市集體經濟發展成效較好的6個左右示范鄉鎮、20個左右示范村進行獎勵。四是積極推進村級債務化解。扎實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組建村級經濟組織943個。制定了《咸寧市化解村級債務五年行動方案》,組織召開了全市村級化解工作推進會議,在15個村開展試點。全市245個10萬元以下債務村在10月份全面實現債務清零,提前完成年度化債目標任務。
(五)聚焦鄉風文明,全面提升鄉村治理水平。一是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全市創建縣級以上文明鎮56個,縣級以上文明村471個。目前已有全國文明鎮4個,全國文明村7個,省級文明鄉鎮11個,省級文明村17個。推進農村廣泛建立紅白理事會(鄉賢理事會),已建紅白理事會(鄉賢理事會)890個,行政村覆蓋率達100%。印發了《咸寧市宗族祠堂建設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全市1833所宗族祠堂,已有1338所完成向紅色宣傳教育陣地轉化。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覆蓋率達100%。新建改擴建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31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660個、文體廣場210個。二是深入開展平安鄉村建設。制定了《關于加強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的實施方案》《綜治網格化平臺數據接入規范》和《2021年咸寧市綜治(網格)中心工作實施方案》。組織網格員業務培訓17場,培訓700余人。以通山縣為試點,全覆蓋推進“一村(社區)一輔警”制度,共選聘村(社區)輔警1000余人,實行常態化治安巡查巡邏,協助村組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社會治安防控、群防群治隊伍建設。規范建成鄉鎮人民調解中心42個。全市共排查各類矛盾糾紛10398起,成功化解9878起。三是建強農村治法體系。咸寧市人民調解中心項目被命名為“湖北省第一批法治政府示范創建項目”。全市共建成村(社區)法律顧問室1071個,定期組織律師進村(社區)開展法律服務,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咨詢服務。建成村(社區)人民調解中心533個,調解組織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24693件,成功率達96.5%。市、縣、鄉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全部建成。今年來,接受咨詢14985人次,群眾好評率達到99.5%以上,辦理援助案件3789件。制定了《咸寧市依法整治非法宗教活動專項工作方案》,開展非法宗教活動全面排查,聯合相關部門依法打擊非法宗教向鄉村滲透,實施綜合管理。四是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制定了《咸寧市關于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實施意見》,建立了編制、人社、財政、教育等部門參與的工作聯動機制。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100%,初中三年鞏固率達到100%。建立城鄉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機制,發放城鄉低保資金3.2億元。全市統籌220萬元購買服務開展“三留守”人員關愛服務。2021年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均達到89%以上,六縣市區均建立了農村供水工程運行管理的“三項制度”,農村飲水安全設施運行良好。完成全市575個村莊的規劃編制,其中完成“多規合一”的實用型村莊規劃500個,統籌污水治理、垃圾處理、衛生改廁、村莊綠化、村道硬化,以及農村醫療、衛生、教育等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補齊短板,促進縣城內城鄉融合發展。推行鄉村規劃師下鄉服務,探索“市管鄉用”人才支撐機制,首批27名鄉村規劃師全部完成駐鎮進村。打造現代農村流通體系,發展農資、煙花爆竹、日用消費品、農副產品、再生資源等連鎖經營網點3239個,連鎖企業29個,村級綜合服務社970家,行政村覆蓋率達107.54%。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雖然我市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還存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產業化程度不高,農產品品牌不響,農村實用人才匱乏等短板。下一步,我們將按照中央、省委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全面落實二十字總方針要求,強化五級書記抓振興責任,推進農村經濟全面振興,農村社會全面進步,農民生活全面富裕。
一是以建設特色產業增長極為目標,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通過政策引導、政府推動、主體培育、品牌建設,將土地、資金、技術等要素集中釋放,推進茶葉、中藥材、楠竹、油茶和畜牧業等特色主導產業的提檔升級。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優農業產業結構,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
二是以打造八大農業主導產業鏈為紐帶,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圍繞茶葉、蔬菜(蓮)、生豬(雞禽及蛋制品)、中藥材、特色淡水產品、油茶、竹、桂花等8個農業主導產業鏈,全力推進農產品加工業“千百十”提升工程,每個產業重點培育1-2家細分行業領軍企業、5-10家加工型龍頭企業、20家成長型龍頭企業,全市龍頭企業達到300家,帶動40萬戶農戶增收。
三是以建設農業產業平臺為支撐,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切實抓好趙李橋鎮、柳山湖鎮、官橋鎮、大畈鎮產業強鎮建設,持續加強大坪鄉中藥材、桂花鎮雷竹、潘家灣鎮蔬菜產業、賀勝橋鎮肉雞產業的培育,積極申報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項目,推進農業產業集聚發展,發揮產業示范引領帶動作用。聚焦我市茶葉、蔬菜、中藥材3個優勢產業,以赤壁青磚茶、嘉魚蓮藕、通城中藥材為重點,積極爭取納入國家、省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項目。
四是以政策體系為抓手,積極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借鑒脫貧攻堅經驗,建立健全支持鄉村產業振興的政策體系,積極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脫貧摘帽地區走向全面振興、共同富裕。
五是以城鄉融合為重點,全面提升鄉村治理水平。進一步抓實建設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強,建立健全黨組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治理體系,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廣泛開展各種文明創建活動,推進村廉村居建設,選樹文明典型,倡樹文明鄉風,提升文明水平。不斷完善村衛生室、圖書館、體育健身場所、村民活動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
六是以督導考核為導向,統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繼續把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內容,實行一季度一督辦、一季度一通報。落實責任制度,按照黨委和政府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的要求,調整、完善、充實各地鄉村振興工作領導機構,配齊、配強人員力量。
2021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