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花免费高清视频完整版,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今天是:
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正文

市農業農村局2024年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匯報

索引號 : 011337637/2024-34694 文  號 :

主題分類: 農業、畜牧業、漁業 發文單位: 咸寧市農業農村局

名 稱: 市農業農村局2024年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匯報 發布日期: 2024年12月31日

有效性: 有效 發文日期:

一、工作進展情況

(一)加強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

據農業農村部《養殖場直聯直報平臺》統計顯示,當前我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為91.44%。

1.開展專項行動。通過開展畜禽養殖場(戶)排查大起底、糞污處理設施設備排查抓提升、糞肥還田利用情況排查促利用行動,建立全市1174個畜禽養殖場、1426個畜禽養殖戶、88520個散養戶清單,全面摸清養殖場(戶)底數,掌握設施設備情況、資源化利用方式,推動養殖備案、臺賬管理、聯合驗收等管理制度落實,指導養殖場(戶)落實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主體責任,配套完善糞污處理設施設備,提升糞污處理能力,促進糞肥還田利用。

2.開展投苗審批指導。經過2023年聯合生態環境部門在赤壁市、崇陽縣開展創新試點實施投苗審批制度后,2024年起在全市覆蓋推進,目前,各地共指導567家生豬規模養殖場投苗115萬余頭,有效督促規模場全面落實畜禽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主體責任,為畜牧業高質量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3.強化宣傳培訓。2024年以來共發放畜禽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法規政策、典型案例、明白紙等資料1000余份,發送宣傳提醒短信2000余條,市、縣兩級累計分批舉辦專題培訓8余場次、培訓500余人次。

4.加強示范推廣。2024年推薦湖北今楚聯合育種科技有限公司申報創建部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截至目前,我市神童牧業、新今農、正大青山種豬場等三家大型養殖企業已成功獲取部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稱號。咸安區積極探討摸索實用有效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模式,在全區19家畜禽養殖場成功推廣應用宇宙智慧(守心)湖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畜禽發酵一體機技術模式。總結嘉魚縣中宜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雞糞小分子有機水溶肥集成技術由省農業事業發展中心作為實用技術和典型模式在官網上推介。

(二)加強養殖尾水治理及水生態保護

1.穩步推進實施尾水治理規劃。積極落實《咸寧市養 殖池塘標準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專項建設規劃(2021-2035 年),加快推進池塘養殖尾水治理試點,逐步推廣集中連片500畝以上池塘實現尾水治理基本覆蓋。

2.持續開展尾水治理項目建設。全市已建成規模集中連片池塘養殖尾水治理示范基地31家,在建7家,預計可帶動處理養殖尾水42648畝。我市爭取的2023年中央漁業發展補助資金尾水治理資金2692萬元已經下撥,正在開展新一批尾水治理項目設計、選址工作。繼續組織縣市區積極申報2024年中央漁業發展補助資金。

3.緊盯重點湖泊周邊污染治理。斧頭湖周邊(周邊2公里)現有養殖池塘19423畝,建有水產養殖尾水處理示范點7個,實現尾水治理面積8094畝,尾水綜合治理率為41.67%。今年,我局持續組織各縣(市、區)在斧頭湖流域開展尾水項目建設。其中,嘉魚縣投入資金1050萬在渡普鎮峽港河流域,依托潯味堂公司建設尾水治理示范項目;咸安區投入資金262萬,在向陽湖鎮甘棠村開展集中連片池塘尾水治理示范項目,兩個項目正在開展方案設計和招投標工作。2024年,我局投入專項檢測資金對斧頭湖、西涼湖等周邊池塘養殖水體實行動態監測,共計10個點位,每個點位2個水樣,全年共計40個樣品檢測。

4.科學實施生態修復。舉辦增殖放流活動,放流鳙魚,鰱魚、鱖魚等各類魚苗共計1000萬尾。與省斧頭湖管理局加強溝通,制定發布《關于加強在斧頭湖實施漁業增殖放流活動的指導方案》,對在斧頭湖水域實施漁業增殖放流的時間、地點、品種、規格進行研究會商,加強對沿線縣市區漁業增殖放流指導力度,確保漁業漁業增殖放流合理有效。發布《關于在斧頭湖實施有序捕撈的工作舉措》,指導咸安區、嘉魚縣落實屬地責任,防止過度捕撈。

5.主動開展尾水監測。為真實掌握斧頭湖周邊池塘水體情況,2024年,我局投入專項檢測資金委托農業農村部(武漢)漁業環境及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中心對咸安區、嘉魚縣、赤壁市斧頭湖、西涼湖等周邊池塘養殖水體實行動態監測,共計10個點位,每個點位2個水樣,全年共計40個 樣品檢測。

(三)扎實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

1.深入推進化肥減量增效。今年以來,全市已發布施肥配方57個,取土化驗12080個,建設示范區66個,示范面積8.41萬畝。全市種肥同播面積9.3萬畝,側深施肥6.44萬畝。科學制定印發施肥指導意見,指導建設配方肥經營網點118家。今年以來,全市開展培訓48場次,培訓農戶3282人,發放資料48700份。

2.深入推進農藥減量增效。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56.42%。主要糧食作物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6.82%。在斧頭湖流域設立5個農作物病蟲害測報監測點,建設市縣級水稻綠色防控示范基地3個,示范面積1550畝,省級蔬菜綠色防控示范基地1個,示范面積10000畝,開展植保“飛防”面積39.6萬畝次。在潘家灣鎮三灣村早稻區實施生物導彈防治二化螟示范,示范面積700畝,核心示范區400畝。在新街鎮和渡普鎮開展草地貪夜蛾性誘劑綠色防控達1500畝。在潘家灣蔬菜長廊繼續開展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試驗示范,示范面積10000畝,輻射面積10萬畝,示范區農藥減量40%。咸安區7月份在“兩湖一河”流域釋放赤眼蜂防治水稻螟蟲1200余畝,全年主要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用藥次數平均減少2次以上。今年以來,全市共調動服務組織281個,出動高效植保機械487臺。開展培訓198次,培訓人數3893人,發放宣傳資料54.45萬份。

(四)持續推進長江“十年禁漁”

1.持續整治非法捕撈。市禁捕辦牽頭制定《咸寧市2024年長江禁漁專項執法行動計劃》,在重大節假日期間組織聯合執法,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截至目前,全市公安機關共立(破)非法捕撈水產品刑事案件82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30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127人,移送審查起訴98人,打掉犯罪團伙15個,收繳各類非法捕撈器具331具,查獲漁獲物809.73公斤,查扣涉案船舶7艘。全市漁政機構組織開展聯合執法45余次,清理取締“三無”船舶60艘,清理違規網具3080頂/張,辦理行政案件118件,行政處罰31.6萬元。

2.持續加強市場監管。截至目前,共出動執法人員16270人次,檢查水產品生產加工企業692家次,農(批)貿市場、商超5518家次,餐飲單位9657家次,電商平臺內網店、網站1251個次,其中,共對4家市場主體進行督促整改,立案處罰3件,移送農業農村部門1件。

3.進一步規范生產生活用船的管理。截至目前,全市交通部門日常巡查共出動724人次,執法車輛364車次,船舶136艘次,對生產生活船舶檢查2357艘次,水上巡航里程約602公里,陸上巡航里程約3920公里,清理“三無”船舶857艘,拆解“三無”船舶76艘。

4.健全常態化工作機制。市禁捕辦對工作進展情況實行一月一通報,對工作推進不力、責任落實不到位,嚴肅追責問責。截至目前,市禁捕辦共組織開展聯合暗訪檢查11次,印發《咸寧市長江流域禁捕宣傳冊》1萬余份,印發《長江江豚現場應急救護操作指引》1萬余份,發送禁捕宣傳短信6萬余條,下發工作提醒函11份。

(五)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一是領導重視。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我局根據中央、省五年行動方案要求,結合咸寧實際,起草印發了《咸寧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實施方案》,明確了“十四五”期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總體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市委農辦正在配套制定了《咸寧市2024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要點》,提出了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壓實了工作責任。二是高位推進。11月26日召開全市推進城鄉社區“清潔家園”加強基層治理工作會,深入推進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整治,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水平。三是實施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試點項目。我市赤壁市神山鎮宋河村八組、通山縣大畈鎮隱水村王家灣、通山縣黃沙鋪鄉鎮毛楊村下屋江灣(三組)三個灣(組)入選省廳2024 年在農村灣(組)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試點灣(組)名單,試點建設工作現已完工。根據《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于做好 2024 年在農村灣(組)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試點工作的通知》(鄂農辦函〔2024〕58 號)文件精神,項目完工后市州要嚴格按照“村組自評一鄉鎮(街道)審核一縣(市、區)農業農村部門復核意見一市州農業農村部門綜合評價”的流程,對試點項目建設效果進行客觀評估。三個試點已于11月中旬完成村、鎮、縣、市綜合評估報省廳。四是壓實“四級責任”開展移風易俗專項治理工作。一是堅持“一把手”主抓。明確各級黨組織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為直接責任人,逐級推動工作落實落細。二是堅持“一盤棋”推進。從市級層面開始,層層分解任務,建立了進度報告制、督查檢查制。要求各縣(市、區)定期報送工作進度情況。組織部、紀委、農業農村、民政、宣傳等部門定期不定期開展檢查督查工作,對發現問題及時督辦整改到位,通報有關情況。五是積極申報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農業文化遺產資源省級目錄(第一批)名單(42個),湖北赤壁羊樓洞磚茶文化系統、湖北咸寧古桂花群系統上榜;農業文化遺產資源保護傳承典型案例名單(42選26),“萬里茶道”起源地 “一帶一路”新發地— —湖北赤壁羊樓洞磚茶文化系統、文化賦能千年桂鄉綻放新“花”樣— —湖北咸寧古桂花樹群系統上榜。六是持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咸寧市農村總戶數499951戶,農村居住總戶數455422戶。農村衛生戶廁418098座,普及率96.69%;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252974座,普及率64.86%。預計未來五年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將提升至92%以上。2023年省級下達我市建設糞污處理試點項目12個,目前已全部完成竣工驗收。2024年省級下達我市農村改廁與生活污水協同治理試點9個,已完工7個,在建2個。

(六)持續開展受污染耕地修復治理工作

制訂下發了《咸寧市2024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實施方案》,各縣市區也相應制訂工作方案,明確目標任務,明晰具體措施。     

在缺乏省級項目資金支持下,各縣市區深挖自身優勢,整合項目資金,各展所長,積極推進修復工作實施。崇陽加大宣傳力度,全面推廣低積累水稻品種,多方籌措資金確保嚴格管控區域補貼到位,管控到位。嘉魚確定以稻蝦共作為主導思路,加強技術支持。咸安爭取財政資金確保嚴格管控區域補貼到位,利用土肥項目、農業面源項目實施對受污染耕地進行治理。2024年,全市共完成農產品采樣監測任務18個;舉辦修復技術培訓21次,培訓人員1600余人次,發放宣傳資料1萬余份;推廣種植適合咸寧當地的低積累水稻品種Y兩優2108和隆兩優534。全面完成省里下達的安全利用類40287畝,嚴格管控類570畝的年度修復任務。

(七)持續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

據統計,我市2023年度綜合利用率達到94.58%;其中:肥料化利用占比約70%。飼料化利用占比約16%。燃料化利用占比約11%。基料原料化利用占比約為3%。我省秸稈綜合利用率為94.13%,目前我市在全省排名靠前。

1.擴容提質現有主體,一是通過2023年度重點縣項目建設,投入重點縣建設項目資金600萬元,對赤壁市7家經營主體肥料化還田利用的24000噸秸稈,給予48萬元補貼;對10家經營主體飼料化、能源化利用的49800噸秸稈,給予249元補貼;對9家收儲運的社會化服務合作社或家庭農場,收儲利用的53200噸秸稈,補貼266萬元。建設綜合利用展示基地2個,培育壯大年利用秸稈量2萬噸以上龍頭企業,輻射帶動年利用量5000噸以上市場主體。通過項目建設示范引導127000噸秸稈肥料化、能源化綜合利用,培育壯大秸稈收儲運及利用企業26家,建設基地2個。

2.全面摸清家底。依托農作物秸稈資源臺賬數據系統,各地按照相關要求,落實專班專人、實地入戶調查、科學采集數據、準確填報臺賬,確保實現秸稈資源數據可查共享,為政策制定,產業布局提供數據支撐。

3.創新利用模式。實現高值利用。一是推薦崇陽縣信德種植專業合作社、湖北省崇陽縣長富雷竹專業合作社的“秸稈覆蓋還田在雷竹上的應用模式”作為今年全省農作物秸稈特色利用模式。二是成功推薦咸寧市青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質成型顆粒燃料能源化利用技術模式入選國家級利用模式,獲評為農業農村部推廣的“減排固碳十大技術模式之——秸稈能源化利用技術”。不斷通過利用模式探索創新,努力實現秸稈利用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全面提高。

4.構建差異化利用模式。以“五化”利用技術為依托,綜合各地不同地貌特點,因地制宜推廣肥料化、飼料化等不同的利用模式,因地施策,在田塊分散、秸稈量較少的通山縣推進“就地旋耕還田”為主的肥料化處利用模式,結合“竹茶藥豬”的重點特色產業,在崇陽推廣農作物秸稈與畜禽糞污協同利用為言主的特色利用模式,打破秸稈單一粉碎肥料化還田為主的肥料化利用模式。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繼續督促各縣(市、區)加強畜禽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指導和服務,配合做好第二輪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第三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涉牧問題整改工作,不斷提高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

2.依法依規保障水產養殖空間。嚴格落實養殖水域灘涂 規劃,依法依規劃定禁養區、限養區、適養區等“三區”。對超區越線養殖行為予以堅決打擊。加快養殖尾水項目爭取和建設力度,確保項目發揮成效。積極爭取養殖尾水治理項目,加大養殖尾水治理項目建設力度,確保項目當年爭取當年建,當年發揮效益。加快養殖尾水項目爭取和建設力度,確保項目發揮成效。積極爭取養殖尾水治理項目,加大養殖尾水治理項目建設力度,確保項目當年爭取當年建,當年發揮效益。

3.抓好農作物病蟲害調查,指導農戶科學防治。確保植物病蟲情報準確率達95%以上。做好病蟲害預測預警和防控工作,把糧食作物病蟲為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主要糧食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6%以上,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56%以上。重點抓好農作物“三新”技術推廣、肥料試驗、施肥監測調查、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等工作,切實抓好各類培訓、現場會、科技下鄉和農技信息服務宣傳,多形式多渠道拓寬為農服務路徑。及時做好田間管理、農事記錄、試驗總結。開展技術宣傳和培訓,多種形式大力推廣科學施肥技術,提高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加大減肥減藥宣傳引導,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化培訓、宣傳和技術指導。

4.始終保持高壓打擊態勢,依法對禁捕水域非法捕撈、收購銷售禁捕水域漁獲物等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打擊。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嚴管江魚江鮮交易場所和經營行為。加強生產生活用船管理,進一步完善船舶集中停靠點設置和管理措施,做到禁捕水域“四清四無”。定期召開會議研判形勢、互通信息,對非法捕撈統一認識和打擊標準,形成合力,確保監管工作有序、高效,提升執法效能。

5.強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問題導向,通過巡回檢查、隨機抽查、蹲點暗訪等方式加強跟蹤問效,督促問題整改。加強對建改戶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村莊綠化等工作的宣傳,引導農民群眾養成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建立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后期管護制度,保證后續服務有場所、有人員、有設備、有經費,切實解決群眾后顧之憂,提高群眾意愿。

6.做好“聯、引、育、補、推、綠”6字文章,推動建立以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體、農民積極參與的有效運行的工作體系,加大項目資金投入,通過項目建設,對秸稈飼料化、基料化利用企業及符合備案條件的收儲主體,給予秸稈綜合利用項目補貼,建立一批示范,扶持一批企業。


?????????????????????????????????????????????????????????咸寧市農業農村局

??????????????????????????????????????????????????????????2024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