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011337637/2020-22176 文 號 : 無
主題分類: 農業、畜牧業、漁業 發文單位: 咸寧市農業農村局
名 稱: 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系列報道——通山篇 發布日期: 2020年12月09日
有效性: 有效 發文日期: 2020-12-09 16:50:04
人人是環境,處處是風景
????通山縣主動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融入到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大盤子”里,在9月15日召開的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場會上,通山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經驗受到肯定,做法得到推廣。他們有哪些好的做法好的經驗?記者走進鄉村探尋“秘籍”。
■擴范圍,由“一處美向全域美”轉變
通山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華學勇告訴記者,在鞏固提升“百日攻堅”基礎上,以全縣8個示范村和35個整治村規劃建設為重點,新增了5條線路、120多公里整治線,以全縣13個鄉鎮和一個管委會為單位,187個行政村中心灣為中心,擴展到全縣各自然灣,實現“串點成線、串線成面”。
南林橋鎮巧借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契機,以整治村石門村景區為軸心打造石門片區旅游景區觀光帶。整合鄉村振興整治村南林村、石垅村項目資金,以格寧農業為軸心,帶動南林、大坪、羅城、高橋、石垅、南林社區等村強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提升,形成南林片區現代農業旅游觀光帶。
大畈鎮圍繞國家4A級景區隱水洞和龍隱山莊周邊的隱水村、板橋村、西泉村三個村進行鄉村振興試點打造,整合縣域資金,投資9.38億元,打造一批基礎設施完善、鄉風民風淳樸、產業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的示范亮點。以推動大畈全域鄉村振興“一年見成效、兩年大變樣、三年展新貌”。
九宮山鎮牌樓村以天梯獨特的地理優勢投資30億元規劃建設田園新村,打造人工“蓮花湖”,建設森林狩獵區項目,全面修復原小二型水庫,對上山公路提升改造,綠化上山公路,為整個景區提供交通支持。
以全縣五大支流為中心,重點治理“五河一湖”,覆蓋到全縣400多條河溝、500多處塘庫。形成了“山到邊、水到源、路到灣、村到點”的全方位格局。
通羊河重點治理了花園橋至水泥廠大橋段2.5公里沿河兩岸,工程總投資5704萬元。建成后不僅美化城市環境,改善通山城市景觀,而且將防洪、綠化、旅游、休閑、娛樂合為一體,為游客和城市居民提供優美舒適的休閑活動場所。
九宮山鎮花大力氣重點整治了橫石河3公里沿河兩岸,清理垃圾,修建河堤,種植綠化,凈化水質,重點對橫石河沿線村莊進行清理。
■擴內涵,由“外在美向內在美”轉變
全縣187個村相繼召開了“村灣屋場會、夏夜乘涼會、鄉村山歌會、村民談心會”等“四會”。全縣共評出“十星文明戶”14350戶,最美村灣5個。極大地提升了農民文明素養。全縣90%以上的行政村重新修訂了“村規民約”。通過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提升行動,有320個村灣成立了“村民理事會、志愿服務隊”等民間團體組織。
闖王鎮汪家畈村在全村實行“禁鞭、禁賭”,發揮群眾重要作用,讓群眾監督,獎懲分明。坳坪村充分利用拆除的老舊房的廢舊磚頭和瓦礫修建村莊小路和各種圍墻,既能廢物利用,又別具特色。
楊芳林鄉充分發揮校園學生的力量,開展“大手牽小手”中小學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清理活動,潛移默化地改變整個家庭的衛生習慣,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全縣各村發揮群眾主體作用,集思廣益,努力在村灣內規劃好一條街道、建設好一個舞臺、種植好一條綠化帶、打造好一個廣場等內容,促進村容村貌大提升、精神文明大進步。有95個村因地制宜通過舞臺、廣場,根據人居環境的開展創作的“百日攻堅”山歌和“百日提升”山歌,在通山廣為傳唱。唱響了“通山故事”,傳揚了“通山文化”,切實增強了村民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擴業態,由“環境美向生活美”轉變
全縣新發展“鄉村農游、休閑農業、康養保健、林下經濟、網絡電商”等新產業項目365個,培育農村民宿110處、農家樂76家、漁家樂54家、田園綜合體12個、特色小鎮6個、打造“一村一品”75個村,30%的村集體經濟實力得到增強。
南林橋鎮石門村圍繞“七彩農業”建設來抓綠化美化、潔化亮化和全域景區化,沿房前屋后、山丘等區域栽種紅楓、紫薇等。
通羊鎮美麗鄉村示范村港口村村民自發籌資1400多萬用于該村“漁港漁村”的打造,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
大路鄉吳田村以王明藩府邸旅游景點為依托,引進外資建設81畝花卉大世界項目,推動全村基礎設施和綠化建設,推動全村經濟發展。大路鄉新橋馮村圍繞“果匠小鎮”的建設,全面帶動全村綠化建設。
燕廈北沖村大力推進綠色產業發展,現已基本形成高山油茶、環湖水果、低山苗木、塘庫水產養殖為主導產業的綠色產業格局。
洪港鎮西坑村投資560萬元大力整治環境,強設施改立面,發展民宿農游,實現人平增收200元。
國有林場大幕山村通過改污水潔環境,吸引大批游客觀光休閑。
■擴機制,由“一時美向持久美”轉變
全縣農村垃圾采取市場托管的方式,由北京的中科環保公司負責將農村生活垃圾清運到縣垃圾填埋場。同時籌措1080萬元按每村5-10名的標準配備了1500名村灣保潔員,負責村灣保潔和垃圾清掃。
整合土地增減掛鉤、精準扶貧等相關資金,制定獎補標準,依據考核驗收結果對鄉鎮和相關部門實行以獎代補。把交通、住建、林業、發改、環保等部門的相關項目統籌納入人居環境綜合治理上來,目前整合資金8.46億元。
在做好各項環境衛生工作的同時,大畈鎮大坑等78個村重新探索建立和完善鄉村生活垃圾分類、清運、處理機制,為徹底根治農村垃圾亂堆亂放亂倒現象奠定了良好基礎。闖王鎮充分調動各村(社區)村組黨員干部的積極性,設立中心戶長,建立鎮-村-組-農戶的“1+10”四級責任體系網絡,引導村民為整治村莊公共環境投工投勞,并自覺做好房前屋后環境衛生整治和綠化美化工作,形成人人參與的工作格局。
■擴目標,由“景點美向全線美”轉變
九宮山沿線是實施“一山兩線”生態修復和人居環境綜合治理重中之重,九宮山沿線全長48公里,途經5個鄉鎮,29個行政村,108個自然灣。核電路全長18公里,涉及3個鄉鎮,11個行政村,32個自然灣。通山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程濤告訴記者,通過治環境、抓綠化、建驛站和興農游四大舉措“裝點”九宮山沿線。
治環境。重點從“清、拆、改、種、建、修、增”等7個方面入手,扎實做好九宮山沿線環境整治。清理垃圾、拆除破舊、拆除廣告違規廣告牌,改造立面。
抓綠化。對九宮山沿路綠化。對九宮山云中湖核心區、九宮山風景名勝區綠化提檔升級。
建驛站。全線打造7個節點,沿途新建鄉村客運候車廳36個。節點綠化以小型公園風格為主,重點建設公路驛站和公廁改造升級,例如塘下節點、湄港節點。
興農游。九宮山鎮牌樓村新建水果采摘園100畝,通羊鎮泉港村以“喜來樂”農莊為依托發展休閑垂釣,九管局的船埠、李家鋪大力發展農家樂,中港村以古名居周家大院為軸心發展特色民宿,其中“想靜靜”“老兵民宿”等名宿遠近聞名。
■擴措施,由“引導美向自覺美”轉變 通山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程濤介紹,通過全面開展評星創優評比活動,將評星創優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創建相結合、與惠民政策支持和“上學、就醫、產業扶貧”相結合,大力提升農民文明素養。全縣12個鄉鎮,156個村進行了星級農戶評比。共評選出孝道星1360戶,衛生星3808戶,道德星920戶,誠信星2732戶,致富星1182戶,文明星1506戶,團結星3394戶,健康星2450戶。
“環境小衛”獲獎勵。闖王鎮苦竹林村推廣校園“環境小衛”,在學校每個年級評選一位“環境小衛”,對每個年級環境衛生進行評分,獲得高分的班級可以得到學校獎勵的學習用品,鼓勵學生講究衛生,愛護環境。
“愛心積分”換用品。南林橋鎮石門村推廣村級“愛心超市”機制,村民圍繞環境衛生、生活習慣和文明建設等方面獲得“愛心積分”,用“愛心積分”到愛心超市換取相應的生活用品作為獎勵。
“星級農戶”授獎牌。楊芳林鄉每個季度年根據農戶綜合表現上報一名“星級文明農戶”,由鄉政府對“星級文明農戶”進行審核批準、頒發獎牌并予以物資鼓勵。如果評選出的星級農戶中有貧困戶,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將扶貧資金優先向該貧困戶發放。
鄉賢捐資獎“星戶”。楊芳林鄉高橋頭村鼓勵鄉賢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利用鄉賢捐贈的物質獎勵星級農戶,尤其在捐資助學上,利用捐資助學的資金支持星級農戶家庭孩子上學。
鄉賢擺酒敬老人。大路鄉楊獅坑村發揮留守老人作用,鼓勵村里老人參與環境整治。村里外出經商的商人有感于老人的貢獻,每個月輪流請村里老人聚餐。
通山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程濤表示,在縣委縣政府統籌領導下,發揮各部門力量,充分激發群眾主觀能動性,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持久戰,做到“人人是環境,處處是風景”,讓群眾獲得更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