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011337637/2021-38014 文 號 : 咸農發〔2021〕14號
主題分類: 農業、畜牧業、漁業 發文單位: 咸寧市農業農村局
名 稱: 關于推動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實施意見 發布日期: 2021年09月08日
有效性: 有效 發文日期: 2021-09-06 11:03:06
各縣(市、區)農業農村、發改、財政、商務、文化和旅游、林業、鄉村振興局,供銷社;人民銀行各縣(市)支行,銀保監各縣(市)監管辦: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發展壯大特色產業至關重要。為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促進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工作目標
到2025年,全市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基礎更加穩固,產業布局更加優化,產業體系更加完善,產銷銜接更加順暢,農民增收渠道持續拓寬,發展活力持續增強,實現產業發展“從有到優”轉變。壯大一批有地域特色的主導產業,建成一批綠色標準化生產基地,培育一批帶動力強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造一批影響力大的特色品牌。
二、工作要求
——堅持因地制宜。按照特色化、規模化、品牌化的方向,因地制宜、發揮優勢,找準優勢主導產業,宜農則農、宜游則游、宜工則工、宜商則商。
——堅持立農為農。開發鄉村資源優勢,培育特色主導產業,健全聯農帶農機制,把就業崗位和產業增值收益更多留在縣域、留給農民。
——堅持政策穩定。保持產業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由重點支持貧困村貧困戶向支持產業集中連片發展、農戶普遍受益轉變,由主要支持種養環節向全產業鏈拓展轉變。
——堅持市場導向。增強供給適應性,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提高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堅持久久為功。注重產業后續長期培育,科學規劃,持續用力、穩扎穩打,推動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三、重點任務
(一)加強規劃引領。編制全市茶產業、竹產業、養殖產業(生豬、雞)“十四五”發展規劃,指導脫貧地區依托資源優勢和產業發展基礎,指導脫貧地區編制“十四五”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引導資金、技術、人才,信息向脫貧地區聚集,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一縣一業”,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優化產業布局,分年度、分區域、有重點推進,逐步形成縣城、中心鄉(鎮)、中心村層級分明,功能有效銜接的結構布局,促進產鎮融合、產村一體。堅持脫貧村和非貧困村、脫貧戶和非貧困戶一體規劃、協同推進,將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產業發展納入規劃。強化市級統籌,促進縣鄉協同發展,打造集中連片的特色產業集群。
(二)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按照產業布局和產業鏈建設要求,發展地域特色鮮明、鄉土氣息濃厚的特色種養業,建成一批綠色標準化基地。推進品種培優,發掘一批優異種質資源,提純復壯一批地方特色品種,自主培育一批高產優質多抗的突破性品種。推進品質提升,集成組裝一批綠色生產技術模式,加快推廣運用。推廣綠色投入品,重點推廣有機肥、緩控釋肥、高效低毒低風險農藥獸藥漁藥和生物農藥等綠色投入品,規范使用飼料添加劑,推廣病蟲綠色防控技術和產品。凈化農業產地環境,加強污染土壤治理和修復,以清潔的產地環境生產優質農產品。推進標準化生產,按照“有標采標、無標創標、全程貫標”的要求,建立健全標準體系,加快標準應用。引導家庭農(林)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按標生產,帶動大規模標準化生產。創建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培育一批林下經濟和經濟林示范基地。
(三)提升農產品加工業。全力推進農產品加工業“千百十”提升工程,到2025年,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1300億元;重點打造4個引領型農業產業產值百億工程;著力培育一批成長型農業產業產值十億工程。依托全省十個農業主導產業鏈,結合咸寧本地資源稟賦、農業產業發展情況,全市確立茶葉、蔬菜(蓮)、畜禽(生豬、雞)、中藥材、特色淡水品、油茶、竹、桂花等8個農業主導產業鏈,每個產業重點培育1-2家細分行業領軍企業、5-10家加工型龍頭企業、20家成長型龍頭企業,全市龍頭企業達到300家、帶動40萬農戶增收。市級重點抓中藥材、桂花、茶葉等三個農業主導產業鏈,各縣市區根據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發展目標,結合實際,明確各自的農業主導產業鏈。
(四)加強農產品流通設施建設。推進脫貧地區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建設,優化縣城批發市場、商品集散中心、物流基地布局,引導供銷、郵政及各類企業把服務網點延伸到脫貧村。支持脫貧地區建設田頭市場、農產品產地冷藏儲鮮設施,布局一批區域性冷鏈物流骨干節點。深入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拓展“832”平臺服務功能,加強電商主體培育和電商人才培訓,提升特色產業電子商務支撐服務水平。實施“數商興農”,統籌市場力量參與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培育發展農產品網絡品牌。支持省供銷社在咸寧打造大菜商。
(五)拓展農業功能價值。依托田園風光、綠水青山、村落建筑、鄉土文化、民俗風情等特色資源,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文化體驗、健康養老等新產業新業態,突出特色化、差異化、多元化,既要有速度,更要高質量,實現健康可持續。在脫貧地區建設一批功能齊全、布局合理、機制完善、帶動力強的休閑農業精品園區,推介一批視覺美麗、體驗美妙、內涵美好的鄉村休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打造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和省級、市級休閑農業重點園區。在脫貧地區遴選認定一批國家森林康養基地和精品生態旅游地。支持脫貧地區挖掘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設立非遺工坊。規范村級光伏電站資產管理和運行維護,持續發揮帶農增收作用。
(六)打造知名產品品牌。聚焦“中國荊楚味湖北農產品”系列活動,依托與咸寧電視臺合作的《咸寧農產品品牌計劃》提高特色農產品知名度、美譽度、辨識度,大力培育以“赤壁青磚茶”、“黃袍山茶油”等為代表,具有咸寧特色的區域公用品牌。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建設標準化原料基地、清潔化加工車間,注入企業文化和價值理念。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特性鮮明的企業品牌,支持脫貧地區開展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積極推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支持符合條件的脫貧地區區域公用品牌、產品品牌優先納入省級農業品牌目錄,加大脫貧地區農業品牌公益宣傳,廣泛利用農產品展會、直播帶貨、產銷對接活動等廣泛開展品牌營銷。
(七)推動產業園區化發展。按照政策集成、要素積聚、企業集中的要求,每個脫貧縣選擇1-2個主導產業,建設一批縣域農產品加工園區和農業產業園區,推動科技研發、加工物流、營銷服務等主體加快向園區集中,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園區集聚,促進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形成“一業一園”格局。推進加工產能集聚發展,引導加工產能重心下沉,向重點鄉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集聚。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優先支持有條件的脫貧縣。國家林業產業示范園認定向有條件的脫貧地區傾斜。加快推進脫貧縣農業產業強鎮、特色小鎮、“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建設,促進產村、產鎮深度融合。
四、穩定并加強產業扶持政策
(八)強化財政支持。過渡期內在保持財政支持政策總體穩定的前提下,優化支出結構,調整支持重點。中央和省級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重點支持培育和壯大脫貧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并逐年提高資金占比。脫貧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優先支持特色產業發展,壯大脫貧地區優勢特色產業(含必要的產業配套基礎設施),促進產業提質增效。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等中央、省級、市級財政相關轉移支付繼續傾斜支持脫貧地區產業發展,區域協作、對口支援、定點幫扶等資金重點用于產業發展,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給予重點傾斜。各地因地制宜出臺產業獎補政策的同時,逐步加大對幫扶效果明顯的龍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力度。將脫貧地區符合條件的鄉村振興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債券支持范圍。有條件的地區設立的鄉村振興基金,重點支持鄉村產業發展,并向脫貧縣傾斜。
(九)改善產業生產條件。因地制宜開展鄉村建設行動,協調推動實施村莊道路、產業道路、農村供水安全、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鄉村物流體系建設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統籌抓好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常態化推進村莊清潔行動,鞏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借助供銷合作社網絡體系,推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與環衛清運網絡“兩網融合”,對丘陵山區特色產業生產急需、農民急用的農業機械實行購機補貼,并根據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需要逐步增加。深化脫貧地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積極推進化解村級債務,繼續實施發展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試點示范。
(十)創新金融服務。落實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政策,對有較大貸款資金需求、符合貸款條件的對象,鼓勵申請創業擔保貸款發展特色產業。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充分發揮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作用,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為脫貧地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產業提供信貸支持。現有再貸款政策在展期期間保持不變,引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將再貸款資金重點用于支持發展特色產業。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前提下,鼓勵金融機構開發符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需求的信貸產品。在部分脫貧地區試點建立重點產業鏈金融鏈長制,促進脫貧地區特色產業鏈整體發展。認真做好市級財政對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以獎代補試點工作,鼓勵脫貧地區開發特色產業險種,增加特色產業保險品類,提升保險風險保障水平。
(十一)完善用地政策。過渡期內專項安排脫貧縣的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優先保障特色產業發展用地需要。結合脫貧縣特色產業發展需要,統籌安排用地規模和計劃指標,優化用地審批和規劃許可流程,提高審批效率,支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脫貧地區落實好產業發展附屬設施用地納入農用地管理、設施農業可以使用一般耕地、村莊整治和宅基地整理的建設用地指標重點支持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等政策。
(十二)加強項目管理。建立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項目庫,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項目庫實現共建、共享、共用。入庫項目由支持種養環節向支持全產業鏈開發轉變。每個脫貧縣重點選擇2-3個特色主導產業,突出基地建設、良種繁育、病蟲害防控、精深加工、科技服務、人才培訓、品牌打造、市場銷售等全產業鏈發展關鍵環節,謀劃儲備一批重點工程項目并納入項目庫。脫貧縣財政涉農整合資金和其他各級各類財政資金支持產業發展,原則上從項目庫中選擇項目。優化產業項目管理,建立健全農業農村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參與的特色產業發展項目管理機制。
五、強化產業發展服務支撐
(十三)健全產銷銜接機制。開展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支持脫貧地區經營主體參加各類展示展銷活動,推動農產品流通企業、電商、批發市場與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精準對接。通過股權投資、訂單采購等方式引導流通主體與生產主體建立穩定利益聯結關系,打造產銷共同體,優化提升特色產業鏈供應鏈。大力實施消費幫扶,繼續開展脫貧地區幫扶產品認定,做大做實農產品銷售專區專柜專館和定向直供直銷渠道,優化實施政府采購脫貧地區農副產品政策。依托全國公路、鐵路、客運場站和高速公路服務區,開展脫貧地區特色農產品展示展銷共同行動。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探索“郵樂購站點+益農信息社”模式,完善農產品產銷對接公益服務平臺。
(十四)健全技術服務機制。扎實開展送科技、送服務等活動,繼續組織產業技術專家在脫貧縣開展下鄉服務,在脫貧縣全面實施農技推廣特聘計劃。支持供銷、郵政,農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等開展農機作業、農資供應、產品營銷等農業生產性服務,引導各類服務網點延伸到鄉村。將貧困戶產業發展指導員逐步調整轉化為鄉村振興指導員。健全脫貧縣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加快創業致富帶頭人、現代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育,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計劃和“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加強脫貧戶和小農戶技術培訓,提升各類主體產業發展能力和生產經營水平。
(十五)健全聯農帶農機制。通過項目安排、示范評定、融資貸款、保險保費、用地用電等政策傾斜,支持企業帶動脫貧人口穩定增收。繼續實施脫貧地區企業上市“綠色通道”政策。持續在脫貧地區開展示范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創建活動。大力支持發展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加快將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推廣“政府+龍頭企業+銀行+保險+農戶”“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幫扶模式,將新型經營主體扶持與聯農帶農效果緊密掛鉤,形成企業、合作社和脫貧戶、小農戶在產業鏈上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的格局。優化區域協作、對口支援幫扶方式,引導經濟發達地區企業到脫貧地區投資興業。返鄉創業扶持政策向脫貧地區延伸覆蓋,引導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科技人員、鄉土人才在農村創新創業。
(十六)健全風險防范機制。把產業發展作為防止返貧動態監測的重要內容,對因自然災害、病蟲害、價格波動、產品滯銷等出現產業發展困難的脫貧戶、邊緣戶,及時開展有針對性幫扶。脫貧縣定期開展特色產業發展風險評估,將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作為主要評估對象,聚焦生產、經營、聯農帶農和政策措施落實等重點,系統評估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風險。從技術援助、市場服務、保險減損、金融風險化解、綠色發展等方面,完善防范和處置風險的具體措施。
六、強化組織保障
(十七)健全工作機制。落實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相關部門加強工作指導和政策支持,強化部門間政策和工作協同,督促工作落實。縣委書記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農村工作上,當好鄉村振興“一線總指揮”,每月研究一次“三農”工作,每月研究一次產業發展情況。建立市縣級領導主抓主導產業及聯系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制度。持續開展駐村幫扶工作,駐村工作隊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全面參與鄉村產業發展工作,配齊配強各級產業人才隊伍,建設一支“一懂兩愛”的鄉村產業干部隊伍。
(十八)強化督查考核。將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實績考核評價內容,科學設置考核指標和考核標準,推進重點特色產業政策落實落地。對考核排名落后、履職不力的縣鄉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進行約談。
(十九)營造良好氛圍。加強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支持政策解讀和業務培訓,提高基層干部群眾產業發展能力。總結推廣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經驗做法和典型范例,廣泛宣傳社會各方幫扶產業發展的生動事跡,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持續開展產業發展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治理,進一步解決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準、工作作風不扎實等問題,構建產業幫扶作風建設長效機制。
????????????????????????????????????????????咸寧市農業農村局 ? ? ? 咸寧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咸寧市財政局咸寧市商務局
????????????????????????????????????????????咸寧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國人民銀行咸寧市中心支行
????????????????????????????????????????????中國銀保監會咸寧監管分局 ? ? ?咸寧市林業局
????????????????????????????????????????????咸寧市鄉村振興局 ? ? ? ? ?咸寧市供銷社
??????????????????????????????????????????????????????2021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