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花免费高清视频完整版,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今天是:
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正文

中共咸寧市委 咸寧市人民政府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

索引號 : 011337637/2023-14240 文       號 : 咸發【2023】1號

主題分類: 農業、畜牧業、漁業 發文單位: 咸寧市農業農村局

名       稱: 中共咸寧市委 咸寧市人民政府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 發布日期: 2023年05月16日

有效性: 有效 發文日期: 2023年05月16日

做好2023年“三農”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土地經營規模化、農業耕作機械化、農村發展科技化、農民生產組織化工作理念,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打造武漢都市圈自然生態公園城市貢獻“三農”力量。

一、抓緊抓實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

(一)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扎實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實施18萬畝雙季稻輪作項目。落實糧食油料生產行動方案,確保糧食面積穩定在296.1萬畝以上,油料面積擴大到177.4萬畝。實施39.5萬畝油菜輪作項目,挖掘冬閑田潛力擴種油菜。持續推進糧食節約行動方案,在增產和減損兩端同時發力。保障市縣級儲備糧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儲存安全。

(二)保障“菜籃子”產品供給。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全面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保證蔬菜瓜果播種面積穩定在158萬畝,產量穩定在272萬噸。穩定生豬基礎產能,年末生豬存欄130萬頭以上。推動牛羊增量提質,加快發展家禽現代產業體系。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全面落實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

(三)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實施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支持水稻主產區建設集中育秧中心,打造區域性集約化蔬菜育苗中心。加快農產品產地冷藏、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支持建設糧食烘干中心。以集中連片或者一區多園的方式,新建和改造提升現代設施蔬菜基地。建設和改造提升規模高效設施養殖場、畜禽屠宰場。大力發展現代設施漁業。鼓勵縣(市、區)對設施農業建設予以貸款貼息。

二、強化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四)加強耕地保護和用途管控。嚴格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市政府與各縣(市、區)政府簽訂新一輪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目標責任書,確保全面完成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推進撂荒耕地清理利用行動。嚴格耕地用途管制,落實耕地年度“進出平衡”,改進和規范耕地占補平衡。實施全域國土綜合整治、旱改水工程,增加耕地(水田)數量。統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和補充耕地指標管理。全面做好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

(五)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扎實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做好長江干流堤防咸寧段提檔升級工程、鄂東南水資源配置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實施王英灌區咸安片區、通城東沖灌區等灌區改造項目建設,推進實施流域綜合治理、病險水庫加固及重點區域排澇能力提升項目,爭取抗旱應急備用水源工程項目。新建、改造高標準農田15.9萬畝。加大水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力度,支持赤壁、通城開展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持續推進農村飲水提標升級工程,開展農村安全水源工程建設,加強鄉鎮及以下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不斷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平。

(六)提升農業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推動農村氣象災害防御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健全氣象防災減災體制和機制。加強農業氣象適用技術推進應用,完善農業重大災害快速響應機制。推進“江河湖庫”系統治理,提升農業防澇防旱能力。開展數字鄉村試點,融入防汛、防火、防盜、防騙等功能。加強基層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抓好重大動物疫病基礎免疫。強化種子、化肥、農(獸)藥等生產儲備調運,加大監督管理力度。發揮供銷系統農資流通作用,全力保供應、穩物價。

三、聚力鄉村特色產業發展

(七)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串珠成線、連塊成帶、集群成鏈,重點建設茶葉、蔬菜(蓮)、生豬(雞禽及蛋制品)、中藥材、特色淡水產品、油茶、竹、桂花等主導產業鏈。持續推進農產品加工“千百十”提升工程,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加快發展金銀花、黃精、金剛藤等中藥材種植加工產業。新增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5家。持續推進農業產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支持嘉魚縣、通城縣建設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赤壁市創建第四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支持咸安區打造向陽湖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加強“三農”領域招商引資,招引一批農業產業項目。

(八)強化農產品品牌建設。繼續實施咸寧農產品品牌計劃,做強做優咸寧特色農產品公共品牌。新增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10個。持續推動“赤壁青磚茶”品牌整合,做大做強赤壁青磚茶產業聯盟。每個主導產業鏈培育1—2家優質企業品牌。推選6個優質農產品品牌到省級主流媒體宣傳。舉辦赤壁青磚茶產業發展大會。推進15個“桂鄉咸寧”展示窗口效能提升,提高咸寧名優產品影響力、知名度。加快推進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商貿流通專項)建設工作。

(九)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推動“大數據+農業”融合,建設一批智慧農場、智慧果園、智慧牧場,建立農產品生產全程可追溯機制。將農產品作為旅游產品來打造,深度開發桂花、青磚茶、油茶、野藕等特色資源,延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深入實施“互聯網+”農產品進城工程和“電子商務進農村”建設,鼓勵發展農產品電商直采、定制生產等模式。完善縣鄉村三級寄遞物流體系,實現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網點全覆蓋。鞏固提升鄉村旅游“萬千百”工程,支持咸安區在淦河兩岸打造示范樣板,支持通山縣打造國家級全域旅游強縣。

(十)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緊密型的“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合作模式,培育市級以上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農場30家。統籌用好鄉村公益性崗位,推動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加強高素質農民培訓,提升農民工職業技能水平。在政府投資重點工程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項目中推廣以工代賑,適當提高勞務報酬發放比例。

四、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

(十一)持續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選派市縣兩級科技特派員600人、“三區”科技人才11人服務鄉村振興。建設20家湖北科技特派員工作站。持續推進咸寧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備案市級以上星創天地5家,建設市級農業科技示范基地20家,支持崇陽縣申報湖北省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引進知名種子企業籌建中國新型種業(向陽湖)基地。

(十二)加快農機裝備補短板。深入推進北部平原地區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創建。拓展北斗智能應用場景,實施“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力爭達到74%。培育一批“六有”社會化服務組織,用好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引導農戶開展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托管。加快通山縣星光農機產業園建設。加快推廣智能化裝備、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和園藝機械。支持引導農民和從事農業生產的經營主體購置使用新型先進適用的農機具。加強農機安全監督檢查,確保農機安全零事故。

(十三)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持續開展化肥、化學農藥減量行動,化肥、化學農藥使用量降低1%以上。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47%以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2%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3%以上。推廣使用標準地膜、加厚地膜、生物降解地膜,加大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力度。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省定標準,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全覆蓋。持續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專項治理。推進池塘標準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堅持不懈抓好長江十年禁漁。加快應用“人防+技防”執法模式,充分發揮視頻監控綜合執法平臺作用。全面做好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

五、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十四)全面加強防止返貧監測與幫扶工作。堅持防返貧監測聯席會議制度,推動行業部門預警信息聯動共享,織密監測網絡,確保防止返貧監測無遺漏。定期對全市農村人口進行監測排查,綜合分析研判返貧致貧風險,確定監測對象,對符合監測條件的對象做到應納盡納。分層分類落實產業就業、綜合保障、扶志扶智、社會公益等幫扶措施,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十五)全面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扎實做好脫貧人口產業幫扶、就業幫扶、教育幫扶、健康幫扶,積極實施危房改造,持續鞏固拓展“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加快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五基”行動,抓好安置區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安置區治理水平。做好省內區域協作工作。加強駐村幫扶和管理。

(十六)全面夯實幫扶政策基礎。落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政策,繼續在財政、金融、土地等方面向鄉村振興幫扶縣傾斜支持。延續支持扶貧龍頭企業和幫扶車間的優惠政策。扎實做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將更多價值鏈收益留給脫貧人口。健全有組織勞務輸出工作機制。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樹勞務品牌,提高勞務輸出質量。落實就業幫扶、產業獎補等各類補助政策。深入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推動民營企業、商會組織與行政村開展結對幫扶。

(十七)全面加強銜接資金項目管理。支持脫貧地區立足產業發展基礎,聚焦特色產業,拓展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等帶動脫貧人口發展新業態。建立完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項目庫,2023年幫扶項目不少于800個。嚴格推進項目實施,確保中央銜接資金投入產業發展比例達到60%以上,同時不低于去年。加強扶貧項目資產后續管理,建立健全扶貧項目資產的長效運行管理機制。

六、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十八)強化鄉村規劃管控。發揮規劃引領作用,構建完善“四級”鄉村規劃設計體系,扎實推進“四合一”鄉村規劃管理試點。嚴格規范村莊撤并。加強農村風貌管控,推廣鄂南民居建筑風格。編制出臺《自然生態公園城市鄉村建設指南》《咸寧市鄉村建設項目規劃審批管理制度》《咸寧市農村宅基地建房審批管理服務手冊》等。落實鄉村規劃師、建筑師下鄉制度。

(十九)有序推進鄉村建設。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細化鄉村建設任務清單,以縣域為單元開展鄉村建設評價。力爭每個縣(市、區)創建2個示范鄉鎮、20個示范村。積極探索管理服務現代化、建設主體開放化、要素投入多元化的新型鄉村建設模式,建強建美鄂東南秀美鄉村。規范農房、宅基地審批管理,建立健全村級宅基地協管員機制,堅決遏制新增農村亂占耕地建房行為。加大農房建設建新拆舊力度,開展試點示范帶動。持續推進“擦亮小城鎮”行動,開展公園化鄉村(鄉鎮)建設。

(二十)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常態化開展以“五清一改”為主要內容的村莊清潔行動,夯實“清潔指揮長”責任。抓好中央預算內投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申報和建設工作。鞏固農村戶廁問題摸排整改成果,健全農村公廁長效管護機制。推進農村廁所糞污與農村生活污水一體化治理及資源化利用連片試點項目建設,建設集中處理站點10個。

(二十一)加大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力度。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提升農村垃圾分類處置、資源化利用水平。每個縣(市、區)有2個以上鄉鎮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合理配備收運車輛,落實日常運行維護經費,實現生活垃圾中轉站鄉鎮全覆蓋。分類治理農村生活污水,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省定目標任務。2023年完成上級下達的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任務17條。完成長江、陸水等重點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年度工作任務。做好農村集中式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維管護,確保設施正常運行。

(二十二)科學開展國土綠化?!拔寰G”并進落實林長制,推進全域國土綠化。加強古桂花樹等古樹名木掛牌保護,高質量完成營造林24.35萬畝。扎實推進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和鄂東幕阜山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重點項目。開展油茶擴面提質增效行動,2023年全市新造油茶林5.7萬畝,實施低產低效油茶林改造5.7萬畝。

七、大力推進農村現代化

(二十三)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持續鞏固村村通客車成果,實施鄉鎮客運站、農村候車亭達標建設行動,全市新改擴建2個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建成150個農村候車亭。深入推進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加快建設鄉鎮二通道、行政村雙車道,新改建農村公路600公里以上,持續開展“四好農村路”和“美麗農村路”示范創建活動。加強農村互聯網、5G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寬帶、無線、廣播、數字電視等進村入戶,鞏固提升農村電力保障水平,發展清潔能源。持續推進“氣化鄉鎮”建設,通氣鄉鎮達到23個。創建一批農村供水規范化水廠。定期開展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

(二十四)提升鄉村公共服務便利度。深入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計劃。持續提升村醫學歷,開展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抓好全國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推進“一家一護”家庭養老服務提能工程。推動農村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家庭開展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和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強化基層疾病預防控制隊伍建設,完善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防控體系。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推進義務教育“雙減”鞏固提升。全市省級示范教聯體達到10個以上。加強農村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加強農村老幼病殘孕等重點人群醫療保障,最大程度維護好農村居民身體健康和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二十五)加強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持續在鄉村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活動。深化農村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充分發揮“香城大舞臺”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品牌示范效應,支持鄉村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常態化開展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送戲送電影下鄉等文化惠民活動,全年深入農村展演500場次。深入實施農耕文化傳承保護工程,加強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持續深入移風易俗,專項治理高價彩禮、大操大辦、厚葬薄養、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引導農民自覺遵守村規民約。制止非法宗教活動,防范邪教向農村滲透,防止封建迷信蔓延。推進農村殯葬習俗改革和公益性公墓建設。

(二十六)推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和以縣域為單元的城鄉統籌發展,嚴格控制縣城建設密度與強度,持續實施縣城品質提升行動。繼續推動資源、服務、平臺下沉,強化縣城服務“三農”的能力和水平。培育特色產業集群,強化縣域造血功能。支持各縣(市、區)結合自身目標定位加快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扎實開展鄉村振興示范創建。

八、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

(二十七)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堡壘。深化農村基層黨建“整鄉推進、整縣提升”示范建設。持續實施“紅色頭雁”工程。實施基層黨建“紅色根須工程”,織密織牢黨的基層組織體系。派強用好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嚴格落實考勤、請銷假、工作報告、紀律約束制度。分級分類開展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業務培訓。強化派出單位聯村幫扶責任。運用“鄉村振興和民生領域政策落實監察系統”,扎實開展鄉村振興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整治。推廣村級小微權力清單,深化清廉村居建設。加強基層紀檢監察組織和村務監督委員會協同聯動,強化對村干部特別是“一肩挑”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經常性監督。對農村黨員分期分批開展集中培訓。

(二十八)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持續深化共同締造,強化縣鄉村三級治理體系功能。全面落實縣級領導班子成員包鄉走村,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包村聯戶、村干部經常入戶走訪制度。健全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加強鄉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務。深化鄉村治理試點示范,完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動態管理機制。開展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行動。推動鄉鎮(街道)、村(社區)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實體化運行。培育新時代文明鄉風,宣傳新時代文明典型。持續開展農村地區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積極鼓勵農村地區建設“智能看家”視頻監控系統,推動偏遠鄉村“雪亮工程”全覆蓋,發揮“一村一輔警”作用。

(二十九)大力推進集體經濟發展。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激活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盤活利用閑置農村宅基地和住宅。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立集體資產管理公司,探索依托縣級國有平臺組建鄉村振興公司。支持赤壁市穩妥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完成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校核去重。加強農村“三資”監管,推進“湖北數字農經”平臺使用。深化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整市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網簽備案試點。鞏固村級債務化解工作成果,落實化債控債長效管理制度。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力爭全市60%的行政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10萬元。

九、強化新時代“三農”工作組織保障

(三十)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堅持黨領導“三農”工作原則不動搖,健全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全面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構建職責清晰、各負其責、合力推進的鄉村振興責任體系。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縣委書記要當好“一線總指揮”,將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財力保障等轉移到鄉村振興上來。持續開展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將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情況作為市縣黨鄉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加強考核結果運用。健全完善黨委和政府負責同志鄉村振興聯系點制度。加大對涉農干部的培訓力度,提高“三農”工作本領,改進工作作風。

(三十一)加大“三農”投入力度。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壓實縣鄉政府投入責任。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土地出讓凈收益的50%,同時不低于土地出讓收入的6%用于農業農村。設立農業發展基金,支持鄉村建設項目,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開展重點龍頭企業、農業項目大走訪,跟蹤做好金融服務。推廣“村銀共建+整村授信”模式。持續推廣新型銀政擔合作,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創新服務產品。推進農業保險持續“提標、增品、擴面”。

(三十二)加強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訓計劃、農業產業領軍人才支撐計劃,加強村黨組織書記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訓,育好用好鄉土人才。構建多元化農民職業教育培訓體系。開展農業行業技能鑒定和農民職稱評定。舉辦農村實用人才創業創新大賽、技能大賽。有序引導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積極承接“院士專家企業行”“博士服務團”“科技副總”“科技特派員”等省級人才專項。加強返鄉創業平臺建設,支持各地打造省級返鄉創業示范縣和示范園,落實“返鄉創業三年計劃”,吸引更多優秀人才返鄉創業。深入推進“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定向培養一批優秀農村青年人才。大力開展返鄉農民工、脫貧勞動力、農村富余勞動力等群體的技能培訓,全年培訓1.2萬人以上。


相關解讀:《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政策解讀】
相關文檔:《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政策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