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春意盎然,產業振興正當時,2025鄉村振興“咸寧一縣一品”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崇陽黃精專場推介會在崇陽縣桂花林場盛大啟幕。省市中藥材專家、企業代表及各界嘉賓齊聚一堂,共繪黃精產業富民強縣新藍圖。咸寧市政府副市長劉復興出席并宣布活動啟動,標志著咸寧“一縣一品”戰略邁入全域聯動、產業升級的新階段。
崇陽黃精作為湖北省“十大楚藥”之一,憑借其藥食同源特性及市場潛力,已成為咸寧市“一縣一品”特色產業的標桿。活動現場,崇陽縣委副書記、縣長徐望介紹,全縣已建成標準化黃精種植基地8.3萬畝,通過“林藥康旅”四位一體發展模式,形成從種質保育到康養旅游的全產業鏈閉環。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龍同博士現場推介時指出,崇陽黃精依托北緯29度黃金生態線,在省農科院、省中醫藥大學等高校技術支持下,突破種苗繁育瓶頸,育苗周期縮短40%,為規模化種植奠定科技基石。
在桂花林場國家森林公園內,黃精產業鏈的延伸實踐令人矚目。2023年,該林場成為咸寧首批中藥材GAP試點基地,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2.3萬藥農人均年增收1.2萬元。活動現場,領康藥業與桂花林場、潤草藥業與肖嶺鄉三角村分別簽約,推動種苗供應、技術管理和產品回收一體化,降低農戶風險,加速產業規模化。目前,崇陽已培育8家精深加工企業,開發出黃精餅干、氣泡水等56款“藥食健”跨界產品,白崖山黃精茶更入選外交部國禮名錄,“崇六味”區域品牌價值突破10億元。
在咸寧一縣一品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上,咸寧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劉訓林介紹,近年來,我市立足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聚焦蔬菜、茶葉、中藥材、畜禽等八大農業主導產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拓市場、促增收,突出做好特色產業文章,培育形成了“咸寧桂花、嘉魚蔬菜、赤壁青磚茶、通城油茶、崇陽黃精、通山枇杷”等一批特色產業品牌,呈現出“興一個產業、活一片經濟、富一方百姓”的良好發展態勢。
參加活動的各界人士還來到黃精產品展區、林下種植基地和科普館,看黃精苗長勢、品黃精茶香,為黃精產業發展出謀劃策,為產品做大做強深化合作。
今年伊始,省、市“新春第一會”吹響了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號角,市委確立了打造武漢都市圈綠色發展重要增長極的戰略定位,作出“五大功能定位”和“五大行動”部署,提出要把咸寧建設成為全國優質特色農產品供應基地,給予“三農”工作更高定位、更高要求、更大機遇。此次謀劃實施“一縣一品”系列活動,主要目的就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市部署要求,把“一縣一品”作為建設農業強市、新時代“魚米之鄉”和打造武漢都市圈綠色發展重要增長極的重要抓手,堅持質量興農、品牌強農,全面提升咸寧農產品品牌影響力、競爭力,做大做強“一縣一品”特色產業,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賦能增勢。
下一步,咸寧市將按照“特色化、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標準化”要求,努力在“擴規模、育特色、強龍頭、樹品牌、拓市場”上出實招、謀突破,講好品牌故事,打造各地標志性的鄉村“土、特、產、富”大產業。以“一品”帶動“多品”提升,以“多品”帶動“一域”發展,持續筑牢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基。拓展產業鏈條,堅持產加銷貫通、農文旅融合,開發多元化產品,加快把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產業優勢,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新成效。
本次活動由咸寧市人民政府指導,咸寧市農業農村局、崇陽縣人民政府主辦,崇陽縣農業農村局、崇陽縣中藥材協會協辦。(楊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