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011337637/2021-34238 文 號 : 無
主題分類: 農業、畜牧業、漁業 發文單位: 咸寧市農業農村局
名 稱: 關于對市五屆政協五次會議第096號提案的答復 發布日期: 2021年10月15日
有效性: 有效 發文日期: 2021-10-15 16:22:07
關于對市五屆政協五次會議第096號提案的答復
湯會禮、劉傳龍、王玲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遏制土地拋荒現象切實保護農村耕地的建議》(市政協提案第096號)已收悉。首先感謝你們對我市農業農村發展事業的關心與支持,對此建議我單位非常重視,經認真研究,結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水利和湖泊局、市林業局、市人社局、咸安區、嘉魚縣、赤壁市、通城縣、崇陽縣、通山縣人民政府、咸寧高新區管委會等13家會辦單位意見,現答復如下:
一、耕地撂荒情況介紹
(一)撂荒總體情況。按照省兩廳文件的部署要求,我市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種植林果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挖塘養魚、閑置荒蕪永久基本農田、已建高標準農田占用調整為非耕地等四類“非糧化”問題開展了專項清理,同步摸底上報了農村耕地撂荒情況,目前摸底排查工作已經全面完成。全市耕地面積262.57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230.14萬畝。據各縣市區統計上報,全市耕地撂荒面積26126.195畝,其中咸安區1016.04畝、嘉魚縣0畝、赤壁市1059.23畝、通城縣13141.519畝、崇陽縣7079.406畝、通山縣3175.13畝、涉及承包農戶21535戶,其中永久基本農田撂荒面積4902.548畝、“兩區”內耕地撂荒面積1370.31畝。
(二)撂荒面積分析。從撂荒時間上看,1年內季節性撂荒4293.28畝、撂荒1年以上2年以內3761.84畝、撂荒2年以上18071.075畝;從撂荒地類型上看,平原地區撂荒734.87畝、丘陵山區撂荒24391.735畝、其他地區撂荒999.59畝;從撂荒原因上看,因設施條件差撂荒14954.092畝,占比57.24%、因外出打工或家中無勞力撂荒6825.832畝,占比26.13%、因災害損毀或生態退化撂荒3486.951畝,占比13.35%、因工商大戶流轉后撂荒及其他原因撂荒859.32畝,占比3.3%。
二、有關具體建議的答復
(一)關于加快土地流轉力度,支持和鼓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建議。
根據2020年度農經統計預報,我市全年家庭承包耕地流轉總面積108.17萬畝,土地流轉占全市248.04萬畝承包地面積的43.6%,其中出租(轉包)92.43萬畝、入股6.93萬畝、其他形式8.81萬畝;簽訂流轉合同的耕地面積99.67萬畝,占流轉總面積的92.14%;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面積達到67.93萬畝,占流轉總面積62.8%。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面積逐年逐步增長,為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雖然省廳已不再將流轉率作為考核目標,但土地流轉仍有擴大生產規模流轉土地、注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土地、建設實施項目流轉土地、村集體經濟組織統籌發展流轉土地等特定方式,例如:咸安區高橋鎮白水村結合農村土地“三全分置”改革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由區城投公司與白水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合作,已成立湖北省咸寧市仙蘿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探索土地流轉新模式。通山縣為促進水稻規模化生產,2020年安排專項資金20萬元支持2家種糧農民合作社購買稻谷烘干機,為水稻如期收割提供了保障。
(二)關于改革和探索農業惠農補貼發放辦法,調動耕種者積極性的建議。
在政策層面上,對于撂荒地的獎懲意見基本明確,各項補貼資金對于撂荒地都不予以補貼。各縣市區也均有相關政策。比如通城縣調整執行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稻谷補貼等補貼對象,補貼資金由原來的耕地承包者調整為耕地經營者,真正體現種糧補貼的正面導向作用。對利用拋荒耕地流轉發展農業基地和農業種養業面積在100畝(含100畝)以上的投資主體,優先享受國家有關補貼項目。對鄉、村兩級拋荒耕地復耕復種效果明顯,村級拋荒耕地復耕復種面積在100畝以上、鄉鎮拋荒耕地復耕復種面積在1000畝以上,分別對鄉鎮、村進行獎補。2021年,通城縣計劃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對發展糧食生產、流轉拋荒地復種等經營主體實行以獎代補扶持政策。
但是苦于基層對撂荒地開展的年度排查、認定、執行等工作難度大、牽扯多,急需一個獨立于各方利益的中介平臺,做技術排查認定、數據直接核定,無須。目前,在技術上還存在的缺口,計劃與自然資源部門進一步對接,充分利用好衛星遙感科技技術,探索出一套定義明確、標準統一、實施可行有效的撂荒地衛星識別技術方案。
(三)關于適當提高糧食收購價格的建議。
糧食收購價格的調整是國家重要的戰略手段,糧食收購價格的變動具有強烈的政策導向與政治預期,影響重大,因此需從國家層面統籌考慮。2021年,國家發改委《關于公布2021年稻谷最低收購價格的通知》(發改價格〔2021〕272號)要求,繼續在稻谷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綜合考慮糧食生產成本、市場供求、國內外市場價格和產業發展等因素,經國務院批準,2021年生產的早秈稻(三等)、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分別為每50公斤122元、128元,已經較2020年分別提高1元每50公斤。
(四)關于著力整修水利設施的建議。
一是積極爭取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以項目建設為手段,改善土地拋荒現象。2020年度爭取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中央資金2.17億元,省定建設任務16.07萬畝,共計11個項目40個標段已全面開工建設,現已完成總工程量的60.5%。2021年爭取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中央資金2.71億元,省定建設任務20.85萬畝,目前已完成備案材料(備案報告、計劃報表,初步設計及批復)的上報工作,正在開工建設中。
二是實施做好大中型灌區骨干工程。2021年,上級安排我市2個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赤壁市雙黃灌區、崇陽縣青山灌區),下達投資2188萬元,目前均已完成項目實施方案編制審核、財政評審、招投標等工作,正在開工建設中。
(五)關于加快耕地結構調整的建議。
把有關耕地直接改種經濟作物或者改造成水塘,按照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和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問題專項清理整改等工作有關規定,該地塊將不被認定為耕地或者按照耕地“非糧化”處理,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退耕還林、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高標準農田、土地復墾等項目,推動耕地轉變轉好轉優。
一是實施退耕還林工程。該工程可以將陡坡耕地、陡坡梯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嚴重沙化耕地、嚴重污染耕地等土地進行退耕。在還林過程中,可以選擇種植油茶、經濟林等,從而改變種植結構、改善土地收入。例如:2020年我市退耕還林總面積41.4萬畝,其中還林種植經濟樹種4.82萬畝,有效改善了土地收入。目前,林業部門正在組織各縣市區積極申報“十四五”退耕還林工程。
二是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項目。2019年11月上旬,省政府印發《關于推進全域國土綜合整治的意見》,湖北成為繼浙江之后第二個發文部署全域國土綜合整治的省份,針對“三農”發展面臨的土地、資金、產業落地等關鍵問題,給予了全域國土綜合整治一系列特殊政策,如允許整治節余指標在全省范圍內優先交易、允許合理調整永久基本農田布局、允許給予投資主體一定比例土地開發權等,以吸引資金和產業向農村聚集。比如:官橋鎮全域國土綜合整治試點項目涵蓋朱砂村、石鼓嶺村、兩湖村、港南村、官橋村,規劃面積6.8萬畝,由田野集團負責實施。通過全域國土整治重點解決鄉村耕地碎片化、空間布局無序化、土地資源利用低效化、生態質量退化等問題,促進綠色生態農村產業、鄉村治理融合發展。兩湖村將廢棄坑塘、低洼地和魚塘進行綜合改造,平整成連片的水田。村民們成立合作社承包農田,開展蝦稻共作實現了快速致富。
2020年,全市計劃啟動實施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項目15個以上;到2022年,力爭實施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項目30個以上,其中省級及省級以上項目3個以上、市級項目6個以上。
(六)關于切實解決進城農民后顧之憂的建議。
根據現行政策,城鄉居民可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也可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根據現行法律條例,國家保護進城農戶宅基地資格使用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益。國家鼓勵各地積極探索自愿有償退出機制。
一是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按《省人民政府關于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鄂政發〔2015〕41號)規定。年滿17周歲(不含在校學生),非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及不屬于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覆蓋范圍的城鄉居民,均可在本人戶籍地參加多種繳費檔次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同時還建立了“多繳多補”和“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到男、女居民年滿60周歲,可按月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
二是以個人身份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按《省人社廳關于創新社會保險政策和服務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指導意見》(鄂人社發〔2015〕38號)規定,年滿16周歲且男未滿60周歲、女未滿55周歲(在校學生除外),可以個人身份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且繳費滿15年以上,可按月基本領取養老金待遇。
三是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保護進城農戶權益。《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六條“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和宅基地上的農村村民住宅及其附屬設施受法律保護;禁止違背農村村民意愿強制流轉宅基地,禁止違法收回農村村民依法取得的宅基地,禁止以退出宅基地作為農村村民進城落戶的條件,禁止強迫農村村民搬遷退出宅基地。”
四是土地承包法保護進城農戶權益。《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七條“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國家保護進城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農戶進城落戶的條件;承包期內,承包農戶進城落戶的,引導支持其按照自愿有償原則依法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或者將承包地交回發包方,也可以鼓勵其流轉土地經營權。”
農業農村工作任重道遠!下一步,我局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調查研究,及時總結推介各地好的經驗做法,研究制定盤活利用農村存量資源的政策措施,指導各地進一步盤活利用存量資源,助推農業農村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再次感謝你們對咸寧農業農村工作的關注和建議,希望繼續對我局工作給予支持。
咸寧市農業農村局
2021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