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花免费高清视频完整版,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今天是:
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正文

對市政協六屆三次會議第111號提案的答復

索引號 : 011337637/2024-25838 文  號 :

主題分類: 農業、畜牧業、漁業 發文單位: 咸寧市農業農村局

名 稱: 對市政協六屆三次會議第111號提案的答復 發布日期: 2024年10月09日

有效性: 有效 發文日期:

民建咸寧市委會:

感謝你們對我市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心、關注和支持。你們提出的“關于助推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已收悉,現綜合市發改委(市糧食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文旅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咸寧監管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等會辦單位辦理意見,一并答復如下:

一、推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守好土地,保障糧食安全之基。一是強化工作責任。我市已將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特別是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寫入《咸寧市“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納入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考評指標,會同發改等部門開展糧食安全目標責任制考評,指導各縣(市、區)開展涉鎘等污染源排查整治、糧食質量風險點位環境隱患排查等工作。保障生態綠色發展問題。二是加強源頭防控。市生態環境局制定《咸寧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方案》,嚴控管控涉重點行業重金屬項目。“十三五”期間,全市關閉退出涉鎘等重金屬企業8家,提前完成了省級下達的重金屬減排工作目標。“十四五”以來,未新增審批重點行業重金屬項目。完成全市22家大氣排放顆粒物涉鎘等重金屬企業在線自動監測安裝并同生態環境部門聯網。完成180個省下達關閉礦山歷史遺留固體廢物圖斑現場排查。完成全市農用地土壤詳查樣品采集、流轉和測試分析工作,共采集土壤樣品1032個、農產品樣(主要為水稻和小麥)439個。將全市灌溉面積10萬畝以上的7個大型灌區納入生態環境監測范圍。咸安區、崇陽縣、通城縣納入湖北省幕阜山區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成因排查與分析項目,由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牽頭實施,目前已完成大氣沉降點位、灌溉水點位布設和部分樣品采集。三是推動治理修復。爭取中央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3000萬元,完成咸安區廢棄垃圾填埋場、通城縣歷史遺留釩廠土壤治理修復。通山縣爭取專項資金371萬元,完成1361畝嚴格管控類耕地安全利用任務。赤壁市、通山縣實施陸水水庫關閉煤礦和泉下煤礦地下水污染防治項目,通山縣策劃申報黃沙鋪鎮原艾星銻業有限公司關閉礦區廢渣污染治理項目,防范周邊耕地土壤污染風險。四是摸清土壤質量家底。市農業農村局加快推進第三次土壤普查,全面完成外業調查采樣和內業測試化驗任務,有序推進土壤普查成果編制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市外業采樣工作,共3351個,其中表層樣3106個、剖面樣245個全面完成,完成率100%。目前,縣級外業采樣成果已全部通過縣級驗收并經省級專家審核合格,預計7月上旬完成省級驗收。督促內業檢測。成果編制已全面啟動,嘉魚縣、赤壁市、通山縣已完成成果編制招標工作;咸安區、崇陽縣、通城縣已完成成果編制招投標掛網,預計7月份可完成全部招標工作。

(二)多措并舉,全方位保障糧食生產能力。2023年,全市糧食種植面積達到298.41萬畝、糧食產量120.82萬噸,均超額完成省定糧食生產任務296.1萬畝、118萬噸生產目標。一是推進耕地集中連片整治,推進耕地適度規模經營。我市在省級相關主管部門指導支持下,針對耕地零星化、碎片化,大力推進耕地綜合整治,打造集中連片、便于機械化作業,如咸安區“林地上山、耕地下山”耕地與林地適宜性空間優化試點于2023年11月17日正式獲省級批復(全省三個),目前已將雙溪橋鎮毛祠村碎片化耕地集中整理恢復耕地,與周邊耕地形成了4700畝連片耕地,并正在雙溪橋鎮湯垴村、三橋村、鄭良村、李沛村等推廣鋪開。赤壁市“小田變大田”被列為省級十個試點之一,以耕地流失問題整改為抓手,已將新店鎮大湖嶺村通過1054畝的細碎耕地、耕地流出圖斑統籌整改,與現狀耕地形成1680畝 “大田”,并通過網絡征集種植企業落實流轉耕種利用,惠及300余戶村民,現正在茶庵嶺鎮、趙李橋鎮、蒲圻街道等地推廣鋪開。2024年,赤壁市、咸安區、通城縣積極探索“小田并大田”的有效形式,涉及15個村、2650戶、1.39萬畝,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二是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改造提升糧食生產基礎設施。市農業農村局下達我市2024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13.9萬畝,其中國債項目建設任務6.1萬畝,已于5月份全部開工,目前已完成進度30.2%;財政渠道建設任務7.8萬畝,目前正在開展初步設計,力爭9月底前開工建設。三是培育產業“頭雁”,夯實產業人才根基。2023年組織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培育農業生產大戶698人。截至目前,500畝以上種糧規模生產主體達到167家。開展基層農技人員培訓,2023年完成170名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知識更新培訓,有力推進基層農技技術人員隊伍建設。開展農業職稱評定,推進暢通農業技術人員初、中級職稱渠道,培育農業技能“土專家”。今年全市申報農業系列初中級職稱20人。

(三)聚合政策科技同發力,提升種糧效益。一是落實糧食生產政策保險。目前,三大糧食作物中,我市財險機構已為水稻、小麥種植提供保險保障。2023年,水稻承保173.67萬畝、保費7647.31萬元、提供風險保障12.65億元;小麥承保9552畝、保費31.52萬元、提供風險保障573.12萬元。2024年,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已納入咸安區政策性保險方案,預計今年開始承保工作。二是爭取糧食生產專項支持。2023年組織實施34萬畝油菜輪作擴種項目、16萬畝油菜綠色高質高效項目,畝均補助150元,重點支持農戶發展油菜生產,提高種糧收益。2024年組織實施油菜輪作擴種項目36.3萬畝,繼續支持油菜規模化生產。組織實施糧油產能提升項目,累計項目資金2200萬元,建設4個中稻綠色高產高效示范縣和1個油菜單產提升整建制創建縣。三是大力推廣先進適用高效農機具。以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為依托,現場操作示范培訓,大力推廣北斗農機智能終端設備等機具。今年,已在拖拉機、收割機、烘干機、插秧機、無人機等機具上安裝北斗農機智能終端設備699臺套(其中拖拉機260臺套,收割機192臺套),建設糧食烘干中心5個,新增烘干機14臺、批處理能力420噸。全市新建大型水稻集中育秧中心8個,育秧服務面積達到3萬畝,極大提升水稻集中育秧服務能力,促進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四是開展良種入戶示范工程。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優化品種區試和審定,組織糧油等作物高產競賽,開展“看禾選種”,推廣高產、優質、綠色、高效的“冠軍”品種,支撐糧油作物單產水平提升。7月12日,全市早稻新品種展示示范現場觀摩會在咸安區橫溝橋鎮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評價基地進行,該基地已連續3年開展雙季稻新品種展示示范,篩選適合本地優質高產多抗早晚稻品種,推動優勢品種大面積推廣應用和單產質提升。

二、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聚焦裝備設施提升,構建糧食生產安全體系。加強項目策劃儲備,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聚焦三大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水稻集中育秧中心、糧食烘干中心),全面夯實糧食全鏈條全環節生產安全體系。

(二)聚焦糧食單產提升,加快科技推廣應用。對照《咸寧市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2024-2026年)》設定的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油菜等糧油單產目標,依托糧油規模種植主體,加強主推技術展示示范,加快熟化優化高產高質高效關鍵技術推廣應用,推動單產穩步提升。

(三)聚焦種糧收益提高,加強糧食生產政策支持。全面落實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全覆蓋的利好政策,提升承保理賠服務質效,為種糧農民提供災害風險兜底保障。依托稻油輪作、油菜擴種、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等項目,推廣“高粱+油菜”、“水稻+油菜”等糧油高效種植模式,實現糧油兼豐,提高農戶種糧收益,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加快2024年財政渠道7.8萬畝高標準農田項目前期工作,督促各縣市區加快勘察設計、初步設計方案編制、招投標等前期工作,力爭9月底前全部開工建設。

(四)聚焦糧食品質提升,推廣綠色生態農業。用好第三次土壤普查成果,大力推廣綠色生態種養技術,穩步降低化肥農藥施用量,不斷提高農產品品質,打造優質農產品品牌。

??????????????????????????????????????????????????????????咸寧市農業農村局

???????????????????????????????????????????????????????????2024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