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讓鄉村重新煥發生機,咸安區馬橋鎮垅口馮村16組盤活利用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助力農旅產業融合發展。
一、基本情況
垅口馮村16組隸屬咸寧市咸安區馬橋鎮垅口馮村,是一個有著400多年40來戶人口吳姓的村灣。遍布古民居、古橋、古井、古樹等等。古木參天,濃蔭如蓋,經專家鑒定,樹齡已有200余年。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和大量農民進程落戶,村莊的二十多戶宅基地長期處于閑置狀態。大量閑置農房因風吹雨打,年久失修,慢慢成為殘垣斷壁,成了影響村莊顏值的一道傷疤。但村灣內旅游資源豐富,吸引了咸寧吳氏文化研究會來此投資開發農旅產業融合發展。
二、農旅產業融合發展
垅口馮村16組在組長吳堂春帶領下聯合咸寧吳氏文化研究會成立吳家灣泰伯書院,充分挖掘村灣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發展民宿,實現了對農村宅基地的盤活利用。
(一)村民自己出資修復裝修民房8棟,并開發為特色民宿。保留農村土灶和菜園,在旅游旺季可以做為民宿出租租給游客,體驗農家生活。在年關則可以提供給吳氏后裔春節期間返鄉居住,提高房屋利用率。
(二)種植富硒水稻,垅口馮村16組地處龍泉山腳下,土壤硒含量大,每到收獲季節,村民種植的水稻都會被慕名而來的游客搶購一空。
(三)流轉村組土地發展農事樂園、土地認租等項目,游客可以在此認領土地種植農產品,體驗種植過程,也可以水果采摘、徒步采風、旅游攝影,實現了從傳統單一農業種植向“農業+旅游”“農業+特色”發展蛻變。
(四)集資修繕祖屋,修建入組公路,通自來水,建立功德碑,一改吳家灣往日形象既提高村民幸福度和凝聚力又增強了游客的旅游體驗。
(五)北宋連中三元副宰相馮京故里,其族人在明朝中期從江西南昌瓦甲街遷徙于此,已有600多年的歷史。2014年11月,該古村落被國家住建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國土部、農業部、國家旅游局等聯合發文公布為“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市場知名度高,每年吸引大量游客。
三、成效
垅口馮村16組目前已建成五大特色旅游模塊:村家學展館、農耕展館、泰伯書院、特色生活坊、特色民宿等。接下來將不遺余力加大宣傳力度,爭取政府和社會各界支持,通過盤活利用農村閑置宅基地,發展“民宿+鄉村+研學+N”的農旅產業融合發展之路,釋放鄉村發展新活力,讓更多農民分享產業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