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花免费高清视频完整版,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今天是:
您當前的位置 : 首頁 >>正文

【媒體解讀】政府工作報告解讀

來  源 : 咸寧市人民政府 解讀單位: 咸寧日報

發布日期: 2021年01月27日 解讀方式: 文字方式

名  稱: 【媒體解讀】政府工作報告解讀 解讀類型: 部門解讀

相關文件:2021年咸寧市政府工作報告

2020年,咸寧怎么看?

2020年是咸寧發展歷史上極不平凡、極不容易、極其難忘的一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和嚴峻復雜的外部環境,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穩住了經濟基本盤,兜住了民生底線,守牢了穩定底線。

■ 奮力打好戰疫、戰洪、戰貧三場硬仗

● 始終把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在全省率先實現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雙清零”,萬人感染率武漢城市圈最低,治愈率排名全省第三,醫務人員“零”感染。

● 面對1998年以來最嚴重的汛情,全市上下眾志成城打贏防汛救災保衛戰,未倒一堤、未垮一壩、未死一人,無一人因災返貧致貧。

● 大力實施“十大扶貧鞏固提升工程”,“兩不愁三保障”及農村飲水安全工作成果得到有效鞏固,“一村多”“一村醫”基層人才培養計劃初見成效,全省黨政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我市為“好”等次。

■ 堅決打好疫后重振經濟發展戰

● 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恢復到2019年同期95%以上。

● 對接中央支持湖北一攬子政策,爭取上級資金65.14億元。

● 銀行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同比增長16.4%,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較年初下降1.34個百分點。

● 策劃疫后重振補短板強功能“十大工程”項目1735個、總投資4692.1億元。四次集中開工項目447個、總投資1282.3億元。158個市級以上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430.4億元。招商引資簽約項目908個,投資總額1475億元。

● 新增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2家,“兩化”融合發展試點示范企業5家。

● 糧食產量116.8萬噸、蔬菜面積157.2萬畝、生豬出欄206.5萬頭。

● 開展“與愛同行·惠游湖北·樂享咸寧”活動,接待游客684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355億元,通山縣獲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 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創新

● 國家級政務服務和公共資源交易監管標準化試點、全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通過驗收。

● 咸寧城市信用評價位列全國第十三位,全省第一位。

● 在全省率先開通“12345”營商環境投訴專線,政務服務24小時“不打烊”。

● 企業開辦推行“210”標準,新增市場主體增幅排名全省第一。

● 積極推動三贏興、平安電工、海威復合材料、維達力等企業上市。

● 推進外貿“三項工程”,新增出口實績企業40家。

● 實施“南鄂英才”“招碩引博”計劃,引進高素質人才279名,簽約高層次人才項目28個。

■ 科學統籌城鄉協調發展

● 改造老舊小區89個,惠及1.7萬人。

● 黃蓋湖防洪治理工程、咸寧500千伏變電站擴建工程順利建成,核電重件碼頭投入運營,赤壁長江公路大橋主體工程即將完工。

● 赤壁市獲批創建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市。

● 投入4.4億元,建設82個美麗鄉村示范村、331個整治村,在全省鄉村振興實績首考中綜合排名第四,咸安區、崇陽縣被評定為“優秀”等次。

● 新增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0家,培育省級示范家庭農場42家,獲批創建咸寧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 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 長江禁捕退捕工作完成登記退捕漁船1854艘、拆解率100%,退捕漁民社保安置率100%,得到國務院領導高度肯定。

● 成功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崇陽縣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

● 爭創森林城鎮12個,崇陽雨山公園獲批國家石漠化公園。

● 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94%,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排名第18位。

● 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創建工作有序推進,市控以上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91.5%。

■ 更大力度辦好民生實事

● 民生支出占比78.2%。居民價格消費指數漲幅3.5%以內,比年初回落1.7個百分點。

● 全市新建、改擴建學校155所,新增中小學學位5.32萬個,“大班額”“擇校熱”有效緩解。

● 湖北健康職業學院、首義學院嘉魚校區建成開學。

● 市中心醫院傳染病區、市第二人民醫院等衛生項目加快建設。

● 常態化開展“萬人潔城”“全民洗城”活動,鞏固國家衛生城市成果,全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 加快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打造疾控體系改革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咸寧樣板”。

● 做強街鎮、做實社區,推進“紅色物業”全覆蓋,大力推動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建設。

● 全方位推進平安咸寧建設,建立一站式、綜合性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擦亮人民調解中心品牌。

● 抓實抓細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

● 全面完成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任務。

● 扎實推動法治政府建設。

2021年,咸寧怎么干?

2021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5%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5%左右;進出口總額增長10.5%;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糧食產量117萬噸;完成省定節能減排任務。

■ 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筑牢發展基石

● 滾動實施疫后重振補短板強功能“十大工程”,強力推進省、市重點督辦和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

● 建成赤壁長江公路大橋,加快推動赤壁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咸寧-九江、赤壁長江公路大橋接線、簰洲灣長江大橋及接線、通城-修水、嘉魚-崇陽等高速公路,黃荊口水庫、王英水庫引水二期工程等重點項目。

● 引進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上市公司或行業龍頭企業投資項目不少于3個;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10個、億元以上項目100個;新開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00個。

● 精心組織參加上海進博會、廣交會、廈洽會等國家級展會。

● 持續推進外貿“三項工程”,重點支持進出口總額億元以上企業做大做強。

● 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加強與港澳臺交流,開拓東南亞、中東、非洲、南美等新興市場,擴大文旅、中醫藥、健康養老等領域特色服務貿易。

■ 扎實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完善發展布局

● 建立完善武咸協同聯動推進機制,高標準建設官埠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嘉魚武漢融合發展區,謀劃推進“武漢南大學城”建設,打造武漢功能拓展重要承載區和重大產業轉移“橋頭堡”。

● 加快打通武咸快速通道,基本建成107國道咸安繞城段,大力推動武漢-咸寧-南昌高速鐵路、咸寧-黃石貨運鐵路、咸寧機場、市城區南外環高速等重點項目前期工作,全力打造咸寧長江綜合門戶港,構建鐵水公空多式聯運體系。

● 推動市主城區、咸安區、高新區一體化發展,打造競爭力、吸引力、帶動力更強的中心市區,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 優化高新區發展機制,支持咸寧高新區打造省級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基地,加快建設全國50強高新區。

● 支持咸安區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建設中國桂花城核心區。

● 支持嘉魚縣建設湖北經濟強縣,打造濱江公園城市。

● 支持赤壁市建設全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市,沖刺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

● 支持通城縣建設全國“回歸創業示范縣”、全國中藥產業大縣,打造建設湘鄂贛區域協作先行區。

● 支持崇陽縣打造“兩山”理論實踐示范樣板、山區鄉村振興引領區,建設全國應急醫療物資保障基地。

● 支持通山縣打造國家新型能源之都,建設國家全域旅游強縣。

■ 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發展質效

● 集中力量發展大健康產業,打造中國中部康養城,全力建設中國桂花城。

● 壯大電子信息、食品飲料、紡織服裝、裝備制造等五百億產業集群,引進培育更多頭部企業、瞪羚企業、金種子和有終端產品企業。

● 鼓勵中小微企業進入龍頭企業供應網絡,支持隱形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

● 加快培植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特種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支持通城縣打造百億電子線材產業。

● 實施產業數字化改造工程,培育互聯網融合發展平臺2家,省級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企業總數達30家。

● 加快推動“企業上云”工程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行動,新建5G基站1000座,建設“5G+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示范區,打造華中電子信息基礎材料基地和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 支持國家苧麻紡織產品質量檢驗中心建設,創建質量強市。

● 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補齊多式聯運短板,打造華中網絡貨運物流總部基地,推進全國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創建工程,推動物流降本增效。

■ 全面深化改革創新開放,激發發展活力

● 建好“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培育省級及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2家,新增科創企業100家,力爭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300家。

● 加快創新平臺建設,新增省級新型研發機構5家,建設科技創新平臺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的比例達40%。

● 積極培育全省民營經濟100強企業。

■ 深入踐行“兩山”理念,轉換發展路徑

● 建設一批國家級綠色工廠。新建一批電動汽車充電設施。

● 探索“無廢咸寧”建設試點,構建“禁塑”長效機制,抓實垃圾分類工作。

● 持續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支持通城縣、通山縣、崇陽縣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示范縣。

● 實施“綠色咸寧”標準體系,推動公園城市建設與國際標準接軌。

■ 堅持城鄉雙輪驅動,優化發展模式

● 積極推進城市補短板強功能工程,抓好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創建驗收工作,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實施綠道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建設彩色宜居文化咸寧。

●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持續推進城鎮老舊小區、城中村改造。

● 實施產業提效、產品提質、生態提升行動,加快咸寧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步伐。

● 大力培植茶葉、油茶、楠竹、桂花、雷竹、蔬菜、中藥材、水果等特色產業,推廣“納米農業”,打響赤壁青磚茶、通城油茶、嘉魚蔬菜、崇陽雷竹筍、通山麻餅、咸安桂花糕等品牌。

● 啟動“擦亮小城鎮”行動,推動“三鄉”工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共享發展成果

● 新增城鎮就業3.7萬人。

● 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施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

● 擴大公辦和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實施市城區義務教育三年提升計劃,消除義務教育“大班額”。

● 推進普通高中多樣特色規范發展,新建市第一高級中學,辦好職業教育、老年教育,推進特殊教育。

● 支持湖北科技學院新建梓山湖校區,支持咸寧職業技術學院“雙高”建設,加快東湖學院南校區建設。

● 全面推動健康咸寧建設,促進中醫藥振興,打造疾控體系改革、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咸寧樣板”,提升縣域醫共體建設水平,加快建設市第二人民醫院。

●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實施母嬰安全計劃,關愛留守兒童,提升普惠托幼養老水平。

● 加大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力度,加快提升城鄉居民文明素質。

● 謀劃建設向陽湖中國文創產業聚集區,加快市檔案館、“四館三場兩中心”、群眾性體育健身設施建設。

● 推進“萬里茶道”申遺、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適時舉辦市第二屆運動會、溫泉文化旅游節、國際溫泉馬拉松賽。

“十三五”時期,咸寧干得怎么樣?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勝期,也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關鍵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英明決策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人民團結奮斗、砥礪奮進,“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較好完成,可與全省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這五年,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

● 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500億元,較好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按不變價計算,比“十二五”期末增長29.6%。

● 預計固定資產投資比“十二五”期末增長32.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9.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8.5%,進出口總額增長138.4%,稅收占比提升12個百分點。

■ 這五年,攻堅克難實現新突破

● 全市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縣全部“摘帽”,如期實現區域性整體脫貧。

● 政府債務規模、債務率實現雙下降,金融風險有效管控。

● 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取得突破性進展,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順利完成。

●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十大戰略性舉措、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五個三”重大生態工程成效明顯。

■ 這五年,轉型升級取得新成效

● 預計三次產業結構由15.9:46.5:37.6優化為14:42:44。

● 高新技術企業總數270家,比“十二五”期末增加17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7.1個百分點。

● 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創建工作順利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突破千億,“三品一標”449個。

●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92家,12個產業入選省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智能機電產業入選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

● 金盛蘭冶金公司入圍中國民營制造業500強,瀛通通訊公司實現主板上市企業“零”的突破。

■ 這五年,城鄉品質得到新提升

● 全域推進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森林覆蓋率53.01%,比“十二五”期末提高3.69個百分點,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1.4平方米,順利通過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復審,成功獲批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可持續發展國際標準試點城市。

● 預計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6%左右,比“十二五”期末提高6個百分點。

● 市中心城區農貿市場改造有力推進,萬達廣場、同惠國際廣場建成營業,市文化中心、市美術館、香城書房建成開放,武漢城市圈外環高速公路和武深高速公路咸寧段、嘉魚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 農村“五線五治”成效明顯,建成“四好農村公路”3000公里,崇陽縣獲評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

■ 這五年,改革開放激發新活力

● 700多項重大改革項目深入實施。

● 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高標準完成,公安合成作戰中心改革效果明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供銷合作發展基金改革、通城殯葬綜合改革、通山“三雙”扶貧等經驗在全國推廣,榮獲中國質量魅力城市、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市,全國“七五”普法中期先進城市。

● 申報登記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技術合同成交額分別是“十二五”期末的2.3倍、6.2倍。

● 咸寧高新區晉升為國家級高新區。

● 連續18年被評為全省金融信用市。

● 與189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關系,國際友城達23個,成功舉辦五屆國際赤壁青磚茶產業發展大會。

■ 這五年,民生事業開創新局面

● 城鄉居民收入實現翻番目標。

● 人均生活消費支出比“十二五”期末增長46.3%;城鎮新增就業24.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 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9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9%、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3%、高等教育入學率52%。

● 湖北科技學院申請碩士授權單位取得重大進展。

● 咸寧職業技術學院獲評全國創新創業50強高校。

● 國家醫養結合試點市建設穩步推進,居民人均預期壽命78.05歲,比“十二五”期末增加2.01歲。

●“三館一站”及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農民健身工程”實現全覆蓋。

● 改造完成棚戶區住房41191套。

● 積極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 第四次經濟普查榮獲全國表彰。

● 市安委會精準“定責、督責、評責”做法被國務院安委會推廣。

●“兩客一危”道路運輸連續9年“零事故”、水上運輸連續25年“零事故”。

■ 這五年,政府建設邁出新步伐

● 全面完成“七五”普法任務,《市城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條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條例》穩步實施,《陸水流域保護條例》已經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城市綜合管理條例(草案)》進入審修程序。

● 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委及各方面監督,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514件、政協委員提案614件,辦復率100%、滿意率99%以上。

“十四五”時期,咸寧應該怎么辦?

“十四五”時期,我市處于戰略機遇疊加期、政策紅利釋放期、生態價值顯現期、綜合優勢彰顯期、市域治理優化期,機遇大于挑戰、前景十分廣闊。“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市域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 突出目標導向,提升綜合經濟實力

● 推動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奮力推動地區生產總值跨越2000億元。

● 堅持把經濟工作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聚力發展特色主導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建設特色產業增長極。

● 堅持把項目投資作為經濟工作主抓手,持續擴大有效投資,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 加強創新引領,不斷增強發展動能。

● 堅持把創新擺在全市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建設轉型發展示范區。

● 加強創新平臺載體建設,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 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激發人才隊伍活力,加快建設人才強市、科技強市。

● 建設數字政府,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 科學統籌協調,推動城鄉融合互促

● 全力打造中國桂花城和中國中部康養城,全域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宜養的自然生態公園城市。

● 主動融入全省“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經濟布局,全力推進武咸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鄂咸、黃咸大運量便捷化大通道建設。

● 構建常態化長效機制,確保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以農業產業化帶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 堅持生態優先,加快建設美麗咸寧

● 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落實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和城鎮開發邊界線,抓好長江岸線“留白”“留綠”、功能恢復。實施生態產品提質增值工程,開展“兩山”轉化路徑試點示范。

● 確保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爭創“無廢咸寧”建設試點。

● 統籌推進“三水共治”,強化河湖庫長制,穩步推行林長制。

● 深化對外開放,融入“雙循環”新格局。

● 打造一批文旅綜合體、文旅消費集聚區,爭創國家文旅消費試點城市。

● 更好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優質產品服務“走出去”、發展資源要素“引進來”,爭創國家進口貿易示范區。

■ 促進共同富裕,提升人民幸福指數

● 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深入推進全民參保,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持續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 實施積極應對老齡化戰略,全面推進健康咸寧建設,重塑疾控體系、公共衛生體系。

●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推動咸寧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

■ 強化系統觀念,統籌發展與安全

● 加強金融機構監管,防范處置金融風險,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底線。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推動金融、房地產與實體經濟均衡發展。

● 強監管、嚴執法,筑牢安全生產防線,守住食品藥品安全底線。

相關文件:2021年咸寧市政府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