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011337637/2022-11855 文       號 : 咸發【2022】1號
主題分類: 農業、畜牧業、漁業 發文單位: 咸寧市農業農村局
名       稱: 中共咸寧市委 咸寧市人民政府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 發布日期: 2022年04月26日
有效性: 有效 發文日期: 2022年04月26日
????做好2022年“三農”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扣中央、省委文件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牢守住保障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扎實有序抓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三個重點”,強化組織、人才、要素、改革“四個保障”,開創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新局面,擘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畫卷。
一、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守好糧食安全底線
(一)全力確保糧食安全。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制定糧食生產行動方案,分解任務到縣(市、區)、鄉鎮、村,確保糧食面積穩定在296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119萬噸以上。實施13.5萬畝雙季稻輪作項目,恢復發展雙季稻,推進優質稻產業發展。開發冬閑田擴種雙低油菜。出臺政策扶持獎勵糧油種植大戶。盡早啟動儲備糧輪換收購,適時開展最低價托市收購,保證糧庫正常開庫收購。落實糧食節約行動方案,加快推進節糧減損。
(二)全力保障“菜籃子”穩產保供。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持續推動肉蛋以及水產品供給穩定增長,保證蔬菜瓜果播種面積穩定在157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270萬噸以上。全市年末生豬存欄130萬頭。全面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
(三)嚴格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實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落實“長牙齒”的硬措施,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嚴守耕地保護紅線,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足額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嚴格考核,終身追責。引導新發展林果業上山上坡,不與糧爭地。開展耕地“非糧化”清理整治、違法違規占用耕地和耕地拋荒問題專項整治工作,逐步恢復種糧或轉換補充,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推進全域國土綜合整治、耕地占補平衡項目增加補充耕地。地方土地出讓凈收益的50%用于農業農村。強化土地流轉種植用途管制,嚴格管控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啟動實施好2022年度19.2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其中連片建設高標準農田6萬畝。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平整力度,推進宜機化改造。新增耕地指標調劑收益用于補償和激勵耕地保護、高標準農田建設、全域國土綜合整治。
二、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一)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建立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聯席會議制度,綜合運用農戶自主申報、基層干部排查、部門篩查預警等方式,實現監測對象快速發現和響應,將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突發嚴重困難戶及時納入監測幫扶,做到應納盡納。分層分類落實產業就業、綜合保障、扶志扶智、社會公益等幫扶措施。
(二)鞏固拓展“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加強脫貧人口產業、就業幫扶,扎實做好教育、健康幫扶,積極實施危房改造。持續鞏固農村飲水安全成果,確保農村供水安全可靠。加快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五基”行動。健全完善常態化駐村工作制度,嚴格落實考勤、請銷假、工作報告、紀律約束等制度。
(三)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支持脫貧地區聚焦特色產業,拓展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帶動脫貧人口發展。延續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幫扶車間的優惠政策。扎實做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健全有組織勞務輸出工作機制。重點圍繞本土企業發展需要,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育勞務品牌,提高勞務輸出質量。統籌用好鄉村公益性崗位,落實就業幫扶、產業獎補等各類補助政策。
(四)加強銜接資金項目管理。建立完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項目庫,2022年幫扶項目不少于800個,確保中央銜接資金投入產業比例不低于55%。建立健全扶貧項目資產的長效運行管理機制。
三、聚焦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筑牢鄉村振興根基
(一)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以工業化思維培優建強農業產業鏈,完善“鏈長制”,培育壯大茶葉、蔬菜(蓮)、生豬(雞禽及蛋制品)、中藥材、特色淡水產品、油茶、竹、桂花等八大特色支柱產業。全力推進農產品加工“千百十”提升工程,每個產業重點培育1家細分行業領軍企業、2家加工型龍頭企業。加大“三農”領域招商引資力度。建成赤壁青磚茶現代農業產業園并積極申報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支持咸安區建設竹產業園,通城縣建設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2022年新增市級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農場40家。
(二)做優農產品品牌。實施咸寧農產品品牌計劃,做強做優咸寧桂花、赤壁青磚茶和獼猴桃、嘉魚蔬菜、咸安蓮子、通城茶油、崇陽白茶和黃精、通山枇杷等公共品牌。培育20家鏈主企業引領區域公共品牌,培育50家共享區域公共品牌基地、合作社。新增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12個。全力建設中國桂花城,高水平編制總體規劃,推進一產提升、二產突破、三產引領。進一步拓展赤壁青磚茶產業品牌聯盟,舉辦第十屆赤壁青磚茶產業發展大會,新建5個“桂香咸寧”展示窗口。
(三)拓展鄉村經濟業態。挖掘農村消費潛力,加強“互聯網+”農產品進城工程和“電子商務進農村”建設,支持電商與郵政物流協同發展。培育新型消費,發展“小店經濟”,支持“直播電商”、社區電商、無人零售、無接觸配送等新業態發展。建設全國商貿流通標準化專項試點城市,大力推廣“咸寧優品”,打造一批咸寧區域公共品牌。發展鄉村旅游,持續實施鄉村旅游“萬千百”工程,打造35條精品鄉村旅游線路。
(四)創新農民增收利益聯結機制。建立健全“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模式,每個縣(市、區)培育1家省級和3家市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引導資源要素入股參與利益分配。鼓勵龍頭企業“接一連三”、休閑農業“接二連一”,推進產業重心下移,把產業鏈主體留在鄉村。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培育有一技之長的產業農民、技能農民1000人。
四、強化現代農業科技裝備支撐,夯實發展基礎
(一)持續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咸寧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咸寧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選派市縣兩級科技特派員270人、特聘農業指導員300人服務鄉村振興。推進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建設,創建省級星創天地2家,市級星創天地7家。
(二)穩步提高農機化發展水平。突出抓好水稻、玉米、油菜機械化播種技術示范推廣,實施機收減損提質行動。農機購置補貼等惠農政策向糧食烘干設備傾斜。加強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推廣“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爭創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區)。全市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力爭達到75%。支持通山縣建設農機產業園,打造中部地區最大農機制造基地。加強農機安全生產,堅決防范和遏制農機事故。
(三)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實施“兩精兩減一增效”工程,化肥、農藥使用量降低1%以上。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46%以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1%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2%以上。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全面推廣“人防+技防”執法模式,抓好禁捕水域視頻監控綜合執法平臺建設。嚴厲打擊非法捕殺交易食用野生動物行為。加強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漁業資源養護修復。
(四)提高農業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推動農村氣象災害防御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健全氣象防災減災體制和機制。修訂完善水旱災害防御預案。加強農業氣象適用技術推進應用。完善農業重大災害快速響應機制,加強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物資的儲備和調運。推進江河湖庫系統治理,提升農業防澇防旱能力。加強基層動植物疫病防控機構建設。
五、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美化鄉村環境
(一)健全鄉村建設機制。統籌考慮縣域、城鎮和鄉村布局,深入實施鄉村建設十大行動,科學有序推進“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實現村莊規劃全覆蓋。嚴格規范村莊撤并。加大對新增農村亂占耕地建房懲處力度。開展“擦亮小城鎮”行動,打造美麗城鎮。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推動全域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生態鄉鎮、村創建,新增省級生態鄉鎮5個、省級生態村26個。落實鄉村規劃師下鄉制度,加強農村風貌管控,完善并推廣《鄂南民居建筑設計圖集》。開展新建農房統計,制定出臺獎勵辦法,建設現代宜居農房。
(二)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推進2022年戶廁建改項目,嚴格落實項目申報程序,把好產品準入關和施工隊伍培訓關。抓好全市9個農村廁所糞污與農村生活污水統籌治理試點項目。常態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聚焦“五清一改”,健全完善管護長效運行機制,持續開展美麗鄉村示范村和整治村建設。探索建立“小農水”管護長效機制。
(三)加強農村垃圾污水治理。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創建,每個縣(市、區)有2個以上鄉鎮開展分類試點。農村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行政村覆蓋率達到100%,自然村組覆蓋率達到100%,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低于95%。完善農村污水管網建設,推廣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水處理設施和技術。開展農村小微水體整治,加快推進納入國家清單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健全完善農村集中式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維管護機制,落實集中式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水質監測。加快建設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體系,有序有效推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與環衛清運網絡“兩網”融合。
(四)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全面推行林長制,落實“林長+森林資源監管員+生態護林員”網格化管理機制,保障生態護林員報酬。加大“兩山”試點縣建設力度,鼓勵利用“四荒”資源,開展人工造林,完成退化林修復7.45萬畝。創建省級森林城鎮,鞏固國家森林城市建設成果,穩步提升森林碳匯能力。
六、鞏固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提升群眾幸福感
(一)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鄉鎮雙通道、建制村雙車道,推動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完成新改建“四好農村路”300公里。深入開展“四好農村路”示范市、縣、鄉鎮和“美麗農村路”建設活動。開展公路橋梁“三年消危行動”,完成農村公路危橋改造150座。加強農村互聯網、5G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光纖、移動通信網絡、數字電視和下一代互聯網等進村入戶,鞏固提升農村電力保障水平,發展清潔能源。加快推進9個鄉鎮的“氣化鄉鎮”建設工作。開展水環境綜合治理和水生態修復,持續實施生態補償機制。著力推進陸水流域系統治理工程、通山縣通山河系統治理工程、嘉魚縣余碼頭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等補短板項目,持續實施崇陽縣青山、赤壁市雙黃等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確保87座小型病險水庫整險加固年內達標竣工驗收。開展農村供水規范化水廠創建。加強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定期開展水質監測。
(二)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持續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計劃。開展村醫學歷提升行動和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完善“一老一小”人口服務體系,建設鄉村養老院,推進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全覆蓋,持續改善鄉村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加強基層疾病預防控制隊伍建設,做好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防控。穩妥做好農村教學點撤并工作。加快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三)大力開展鄉村文化惠民活動。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縣級融媒體中心等平臺開展對象化、分眾化宣傳教育,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香城大舞臺”文化品牌為抓手,組織開展鄉村春晚、舞龍舞獅、龍舟競渡、廣場舞展演等活動。廣泛組織文藝院團、發動文藝志愿者組建各類“紅色文藝輕騎兵”咸寧小分隊,全年深入農村展演400場次。
七、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一)抓好農村改革重點任務落實。深化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完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服務體系和風險防范機制。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回頭看”,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推進“湖北數字農經”平臺使用。加強和規范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改革。積極探索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依法自愿有償轉讓實現形式。
(二)化解村級債務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施農村集體經濟“培強、扶優、提升”工程,實現50%的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10萬元。積極推進村級債務化解,確保2022年底192個脫貧村債務清零,負債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444個村中50%實現債務清零。
(三)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健全農村綜合產權交易體系,探索集體資產股權抵質押貸款。穩慎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統籌推進農村信用社、農墾、供銷、農業水價、國有林場產權等綜合改革。統籌涉農部門農業農村發展資金,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難題,補齊弱項短板,助鄉村振興。加強農業綜合執法體系建設。開展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推進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
八、堅持黨建引領,提升鄉村治理能力
(一)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深入實施“紅色頭雁”工程,探索推進農村聯合黨委、黨建引領村灣治理,建強基層黨組織堡壘。強化縣級黨委抓鄉促村,健全鄉鎮黨委統一指揮和統籌協調機制。發揮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作用。深化農村基層黨建“整鄉推進、整縣提升”示范創建。創新村“兩委”班子成員與村集體經濟發展利益聯結機制。
(二)健全村級自治機制。規范村民委員會及配套組織建設,加強村務監督,制定修訂村規民約,開展村級議事協商。推行村級社會治理基礎信息統計“一張表”。推廣三個“一張圖”(運用“積分制”一張圖、“清單制”一張圖以及農村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不良風氣整治一張圖)典型方式做法。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每個縣(市、區)培育10個鄉村治理示范村。
(三)推進平安法治鄉村建設。常態化開展農村地區掃黑除惡斗爭,推動偏遠鄉村“雪亮工程”全覆蓋。強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動態管理機制,全面推進清廉村居建設。實施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落實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推動鄉鎮(街道)、村(社區)綜治(網格)中心規范化標準化建設。
(四)統籌推進鄉村事業發展。加大政策性“三農”保險服務改革,推動農業保險持續“提標、增品、擴面”。制止非法宗教活動,防范邪教向農村滲透,防止封建迷信蔓延。有序引導農業人口向城鎮轉移落戶,加快推進農民市民化。提升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
九、強化人才建設,培育鄉土人才
(一)引進一批高素質人才。積極承接“科技副總”服務中小微企業、“博士服務團”、“院士專家企業行”、“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等省級人才專項,倡導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一線建功立業。加強返鄉創業平臺建設,支持各地打造省級返鄉創業示范縣和示范園,落實“返鄉創業三年計劃”,吸引更多優秀人才返鄉創業。
(二)培育一批實用人才。深入推進“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計劃,抓好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村合作社帶頭人、農村電商人才、鄉村工匠、鄉村文化旅游體育人才等培育。精心培養200名鄉村治理人才。
十、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扛牢壓實鄉村振興政治責任
(一)壓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主體責任。強化各級黨委書記抓鄉村振興和各部門推進鄉村振興責任。開展縣(市、區)、鄉鎮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加強考核結果運用。全面落實各級黨委和政府負責同志鄉村振興聯系點制度。縣委書記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農村工作上,每月研究一次“三農”工作。加強換屆后各級黨政領導干部“三農”工作培訓。
(二)建強黨的農村工作機構。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要發揮“三農”工作牽頭抓總、統籌協調、調研參謀等作用。加強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機構建設,推進議事協調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建立健全重點任務分工落實機制。
(三)強化鄉村振興要素保障。健全農業農村財政投入優先保障和穩定增長機制。統籌涉農項目資金,重點打造八大特色支柱產業鏈。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支持以市場化方式設立鄉村振興基金。建立重點龍頭企業、農業項目金融走訪跟蹤服務聯系工作機制,推動綠色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建立健全“政銀擔”風險分擔機制,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入農業農村領域。推進各類金融機構下沉服務,持續加大“三農”信貸投入。
(四)推動鄉村振興示范創建。采取先創建后認定方式,創建一批鄉村振興示范縣、示范鄉鎮、示范村。深入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建立完善激勵機制,總結先進經驗做法,加大宣傳推廣力度。
(政策咨詢服務電話:市委農辦秘書科?8202862)